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
冬季,四季之一,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开始,立春结束。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方位在北,五行属水,五色为黑,在人体为肾。
冬天是进补的季节,有人根据以色补色的理论说,冬天要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芝麻丸、九蒸黄精、黑糖等等,黑色入肾,滋补人体。
那么我们要问了,为什么黄精要九蒸九晒?为什么黑糖比红糖好?为什么人们那么推崇黑色的东西?
以色补色,以形补形是伪科学?那是你真的不了解这个世界!
有关以色补色的理论,确实有它的依据。有人研究曾经爆火的化冻肉用的砧板,发现就是一块普通砧板涂成黑色而已,但对比下来,确实有着加快冻肉融化的效果。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这个原理,黑色是可以吸收所有光源的,它不反射任何光。或者我们换句话说,黑色的特性是吸收,相比其他的颜色,它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吸收的能量多,温度提高的更快,就有了化冻的效果。
在人体中,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的特性也是吸收,肾和黑色有着相同的能量属性。因此,人们说黑色入肾,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那么,黑色为什么补呢?
我前几天从清净小白那里拿了一些桂圆,他告诉我说,他们家的桂圆都是自己晒的,要在太阳底下晒十几天才能晒,费时费力。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桂圆,为了提升效率,一般都是用蒸汽烘干。
我拿了一些给朋友尝,他们的对晒干桂圆的评价是——有药味。
是的,同一种桂圆,晒干的东西就是比蒸汽烘干的东西味道更足。桂圆在太阳底下晒,果肉变成了红色接近黑色,因为黑色(深色)的吸纳的特性,在晒过程中,吸收了更多太阳的能量。
而古人在制药的时候,也特别重视太阳的作用。地黄性寒,黄精性平。经过九蒸九晒的地黄和黄精,药性则由寒凉变成了温补。促使它们发生变化原因的是什么?
古人对地黄和黄精等这一类药材的炮制要求是“光照如漆,味甘如饴”,光照如漆是说它们黑的发亮。味甘如饴是多糖类成分(前面讲过,是地气)。看到没,要黑色。地黄类药材,在一遍遍的蒸晒的过程中,颜色会越来越深,最后变成黑色。
桂圆的气味变得更加浓厚,地黄、黄精由寒凉变温补,则都离不开黑色对太阳能量的吸收。黑色为阴,阳光为阳,阳入于阴,则生精气。
因此,我们说黑色补肾,一方面是因为黑色和肾的能量属性相同,有着同气相求的基础,另一方面,黑色的东西在生长的过程中,本身容易吸纳和积累更多的能量,有着补的特性。
黑色的特性是吸纳,能吸纳太阳的能量。所以,不管是挑选桂圆、黄精、地黄还是芝麻丸,有着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看它们的制备过程,到底是烘的还是晒的。
黑糖与红糖的制作过程完成一样,只不过熬煮的时间更长一些,温补的功效却比红糖强了很多。因为红糖熬煮的时间长,水分蒸发,颜色也会变得更黑。黑颜色可以吸收更多能量,但这里和太阳无关,而是另一种东西——火。我买红糖,也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是不是柴火灶熬煮而成。
柴火灶做的饭为什么比煤气灶做的饭更香?太阳底下生长的木柴为阳,在地下采掘的煤气为阴,阳火比阴火更能激发食物中的气态食物。
同样,要九蒸九晒的地黄、黄精、芝麻丸等东西,除了要求在太阳底下晒之外,还有另一个要求是柴火蒸煮。不要说是因为古代没有煤气和电,即使有,讲究的古人也是不会用的。
清代汪昂说: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提到了火的重要性。
火,在古代是极其讲究的一件事情。下次我们讲天火!
四时专题系列:
四时专题之——山茱萸为什么要霜降后采摘
四时专题之——气灵相感,天人(物)相应,方得淳物
四时专题之——冬天为什么要好好吃饭?
四时专题之——冬季淳物
苑令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