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回升展强大韧性

G60科创走廊城市经济半年报主要数据分析

G60科创述评

评论员马勇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年上半年27市共计GDP亿,占比全国经济总量21%,可见长三角的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近十年来,长三角基本维持了这个占比。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G60科创走廊城市表现尤为亮眼。其中,杭州上半年GDP为亿元,同比增长1.5%,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增速排名前列。合肥和苏州第二季度经济快速反弹,与一季度相比经济增速分别提升了10和9.1个百分点,均实现了转负为正,上半年同比增速分别为0.2%和0.8%。尤其是苏州上半年已经完成GDP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位。芜湖、宣城、嘉兴、湖州上半年GDP也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2%、0.7%、0.6%和0.5%。

G60科创走廊城市经济的快速复苏,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较为到位,早早地为复工复产扫清了障碍。同时,各市充分发挥一体化协同和各自产业优势,率先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回暖,彰显了G60科创走廊城市经济在抵御外部冲击方面的韧性。

一是得益于支柱产业的厚积薄发。上半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3%。苏州聚力打造“1号产业”,上半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4.1%,生物药品制造产值同比增长6.03倍。合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创年以来新高;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2.9%,连续3个月增速超20%;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增长13.2%,同比加快11.2个百分点。

二是得益于服务业的持续拉动。上半年,杭州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2%,高于GDP增幅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4.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10.7%和9.8%。合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下降5.5%转为增长1.1%,继续领跑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3.7%,上拉GDP增速0.6个百分点。

三是得益于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上半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GDP的24.8%,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嘉兴人工智能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7.7%和26.0%。1-5月,金华人工智能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7.5%,拉动人工智能总产值增长19.9个百分点。6月初,上海松江集中开工了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顺络电子等9个项目,涵盖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带动松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四是得益于城市全面“入长”的发展战略。芜湖、宣城等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长表现突出,与这些城市在全面融入长三角这一大方向上,一直保持的较高认同性密不可分。这些城市是最早一批“入长”的安徽地市之一,同时靠近江浙区位优越,率先享受到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等基建红利。

透过数据,不难发现,G60科创走廊城市凭借优势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成效明显。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各城市还是较多的依赖于工业项目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三次产业在GDP中的贡献仍然欠缺,外贸、消费、投资等内外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

下一步,各城市要继续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一要促进居民消费、多措并举刺激消费,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依托国内大循环谋篇布局内外双循环;二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从推动“新基建”等方面着手,促进各城市互联互通;三要通过完善营商环境、优化外贸结构,千方百计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1、长三角经济回升展强大韧性

7月初,随着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投入使用,长三角一体化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今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体现出了强大韧性。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发挥区域合作机制优势,迅速筑起联防联控共同防线,搭起复工复产协同平台,“一体化”拉动投资、“一体化”整合市场、“一体化”对接资源,促进区域经济恢复。

——经济日报

2、湖州南浔加速打造长三角投资新热土

这两天,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南浔项目的二期建设规划。该项目是湖州市南浔区精准发力、全力招引长三角项目的成果之一。为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该区以沪苏湖铁路全线开工、“湖九条”出台为契机,推出了包括建立总规模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招商布局,增添发展动能,强化长三角招商力量。据统计,上半年该区共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个,同比增长75.38%。其中,近七成来自长三角地区,总投资达亿元。

——湖州日报

3、嘉兴南湖区规上工业企业科创空前活跃

日前,嘉兴市南湖区科技局传来好消息,年嘉兴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名单公布,全区新增36家,同比增加六成,认定数居全市首位,南湖区拥有市级研发中心总数增至家。今年上半年,南湖区全区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为全市第二,创历史新高。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嘉兴南湖区持续发挥科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行动,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越来越多企业坚定走科技创新之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并真正付诸实践行动。

——南湖发布

4、为双创“好苗”培土中小微企业“论剑杭州”

7月31日,由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的创客杭州“富春硅谷杯”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高端智能质谱仪器研发及应用”项目最终夺得创客杭州“富春硅谷杯”总决赛的桂冠。本届大赛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为主题,聚焦于疫情防控、新材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的好项目,重点面向创新型、科技型、“小升规”“隐形冠军”等中小微企业和相关的创新创业团队,致力于发现和培育一批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好项目”。

——浙江新闻客户端

5、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筹备会召开

7月31日下午,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筹备会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顺利召开。联盟由合肥市发改委、经信局等部门联合一批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发起成立,对标上海、杭州、南京等都市圈,进一步加快合肥都市圈建设,以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工业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产展,加快产业集聚,提升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合肥都市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拓发展。

——合肥在线

6、研究人员在中空介孔纳米催化反应器上获新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在中空介孔纳米催化反应器和催化加氢研究领域获新进展。该科研成果刊发在最新一期化学领域知名期刊《ChemistryofMaterials》及《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上。为了解决现有中空介孔纳米反应器合成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发展了一种利用聚电解质胶束为模板来制备含功能性纳米颗粒的中空介孔纳米反应器的通用方法。

——科技日报

7、“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8月2日7时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已飞行9天17个小时,距离地球超过万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此次牛发动机点火,在完成轨道修正的同时,验证了发动机在轨的实际性能。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新华网

8、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上线

8月1日,由之江实验室联合北京一流科技、中国信通院、浙江大学等共同研发的“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启动上线。该平台是国内首个由新型研发机构牵头打造的国产自研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据悉,该平台将以更通用的模型和工具,帮助科研人员提升算法研发效率,增强算法泛化能力,从而支撑不同领域多样化的研发需求,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发展。

——浙江日报

9、剑桥大学研发“非接触式触摸屏”可防病毒传播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非接触式触摸屏”,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使用者用手触碰屏幕前,预测他们想要触摸屏幕的哪一区域。这种屏幕最初是为汽车设计的,但制造屏幕的工程师称,这种“预测性触摸”技术可以加装在现有屏幕上,用来防止病原体在超市收银台、自动取款机和火车站售票终端机的触摸屏上传播,因此疫情期间也可以被广泛使用。

——新华网

10、美国抓到第一只“杀手大黄蜂”

7月31日,美国华盛顿州官员宣布,本周终于用陷阱抓到了第一只“杀手大黄蜂”,这项举动有望帮助科学家一举摧毁大黄蜂的巢穴。据悉,该州目前已发现5只“杀手大黄蜂”。华盛顿州立大学专家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蜂,如果被其毒刺多次刺中,可导致人类死亡。

——环球网

提供50项科技创新服务,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长三角G60科创云”:

下载APP(Android版)

主办方: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

承办方:科创平台上海科技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pj/5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