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蝴蝶的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文朗读
?电子教材
?图文详解
?知识要点
一、多音字
嚷:rǎng叫嚷rāng嚷嚷
雀:qiǎo家雀儿què雀跃
二、词语解释
躲避: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震撼:震动;摇撼。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造句: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喧嚷出去啊。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素洁:素净洁白。
确信:坚定地相信;坚信。造句:我们确信这一崇高理想一定能实现。
三、反义词
轻盈——笨重柔弱——坚强
确信——怀疑高兴——痛苦
鲜艳——暗淡密集——稀疏
四、近义词
躲避——躲藏震撼——摇撼
喧嚷——喧哗轻盈——轻快
素洁——素净柔弱——软弱
猛烈——激烈确信——坚信
确定——肯定高兴——兴奋
五、词语拓展
ABB式:黑压压水淋淋湿漉漉沉甸甸
金灿灿笑吟吟水灵灵好端端美滋滋
六、课文主题
本文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首尾,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七、课内思考
1、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会躲在哪里呢?
答:可能会躲在冒着炊烟的屋檐下。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答:(1)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2)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3)身上的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4)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关爱之情?
答:第1自然段中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刻画,第2自然段中对蝴蝶的弱小形象的刻画,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蝴蝶的担心。第3、4自然段,作者的猜想与追寻也表现出对蝴蝶的担心与关爱。
八、写作特点
1、本文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世界奇妙现象的探索欲望。
世界中很多奇妙的事儿,我们没去想过、问过,真正被问的时候,也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我们都见过美丽的蝴蝶,却真不知蝴蝶的家在哪里。结尾的引人深思,更引得孩子们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2、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层层铺垫,反复强调“蝴蝶的家在哪里”。
写一种事物,不一定就单写事物本身。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可以拿来丰富文章内容,既可避免内容的单调,也可避免写法的单调。这也引导学生如何“行之有文”,“言之有理”,能引得观者共鸣。
3、拟人化的手法,设问句的运用,增强表达效果。
本文贴近孩子的生活,这是生活中的语文,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我以为,完成一篇阅读习题,不只是把一篇文章当做工具,考验学生的语文技能,也应有大语文观的思想:文章本身对孩子也要有“立人”的意义。
?学习过程
8.*蝴蝶的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激发学生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最后定格下雨的图片。
过渡: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蝴蝶的家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课文初读: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三、自学:课前预习。
四、讨论: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要求:
1.先在组内,组长组织检查预习情况,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认读,识记方法,词语理解。
2.小组交流不懂的词语,共同解决。
3.小组确定发言方式,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五、答疑
1.小组展示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
2.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识字情况,对难写生字进行相机指导。 (1)认读词语:躲避震撼喧嚷轻盈玷污。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震撼喧嚷轻盈玷污。
(3)出示单个的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巩固汉字,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4)抽查学生对单个字的认读情况,边读边组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指导书写生字 你在识记这些词语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记?识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读完了,文章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五、自测
六、自结: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这一课。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背诵。
二、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一分钟)
1.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呢?划出有关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感受。再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五分钟)
三、讨论
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
四、答疑、预设:
(一)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中作者为蝴蝶担心。“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1.抓词语:“常想”——他总这样想,一直为蝴蝶担心。感受:作者直接表达他对蝴蝶的担心,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作者的心。
2.体会读。我们听到了作者的担心。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3.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雨点密集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什么是“震撼”?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心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心。
4.课件播放雷声音效,渲染气氛,加深感受。
5.指导朗读。
(二)体会蝴蝶的柔弱,作者为蝴蝶担心。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想象: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弱不禁风啊!作者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暴风雨是如此猛烈,蝴蝶是这般柔弱。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作者怎能不为蝴蝶担心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5.积累背诵
(三)第三、四自然段。作者寻找和猜想蝴蝶的家,但还是没找到,更为蝴蝶担心了.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想象田园画面中没有蝴蝶的踪影,体会作者的着急。边读边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心情又是怎样的?
2.抓住最能表现作者失望的词语,体会作者苦觅而无结果后的急切心情。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心越来越深,简直无法排遣。
4.句子训练:
(1)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2)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呢?
(3)它们的家会不会在桥下面呢?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在石头上的呀!
读这三个句子,想一想每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三个问号的作用一样吗?
5.仿写:
我来写:它们的家会不会在桥下面呢?这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落在石头上的呀! 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下面?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
它们的家会不会——————?————————————!
(四):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引读第5自然段。
仿写: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 定————??
感情朗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五)点明主旨。
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升华主题,学会关爱。
五、自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载不动一个水点;_____________,一点儿水都不能玷污上的;________,________,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二)仿写。
蝴蝶的家在哪呢?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它们的家会不会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________,一定________
六、自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发言)
?类文阅读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选自《昆虫记》)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
3.文中画“”句子是一个句,作用是。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
1.但是无论
2.比喻强壮有力
3.过渡句承上启下
4.一是动作迅速;二是心理战术;三是躲在暗处,出其不意。
白天鹅红珊瑚
沈石溪
疣(yóu)鼻天鹅是一种典型的候鸟。春天,梅里雪山弯弯曲曲的雪线退到山腰,疣鼻天鹅就从遥远的江南水乡飞到漾濞(bì)湖来,在湖心岛芦苇丛产卵抱窝,繁殖后代。到了秋天,第一场霜雪降临之前,新生代小天鹅翅膀已经长硬,跟随群体飞往温暖的江南水乡越冬。
正是野杜鹃花绽出新叶的时节,上百只疣鼻天鹅一夜之间飞临漾濞湖,宁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已经有配偶的成鸟双双飞进飞出,忙着修补旧巢,单身雄鸟和待字闺中的雌鸟则忙着谈情说爱,寻找称心如意的伴侣。
我躲在白桦树林里,一日数次用望远镜观察这些疣鼻天鹅。
有一只年轻的雌天鹅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全身洁白,没有一根杂毛,脖颈细柔,弯曲扭动时,自有一种迷人的风情,两只翅膀耸吊起来时,从翼根到翼尖那道弧线显得特别优美。天鹅属雁形目鸭科天鹅属,世界上共有六种天鹅: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黑颈天鹅、黑天鹅和黑嘴天鹅。疣鼻天鹅与大天鹅、小天鹅等其他种类的天鹅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鼻孔突兀起一块皱褶,约有两三厘米高,通常为黑灰色,就像人身上的疣痣一样。这只雌天鹅的疣鼻色泽鲜红,形似珊瑚,十分醒目,已不仅仅是物种的标志,更是美的装饰。疣鼻天鹅很少鸣叫,因此疣鼻天鹅又有“无声天鹅”和“哑天鹅”的说法。其实,疣鼻天鹅并非哑巴,只是声带不如其他天鹅那么发达而已,大部分疣鼻天鹅叫声嘶哑而低沉,只能发出嘶嘶嘶的声音。但这只雌天鹅的鸣叫声却与众不同,声音清晰圆润,嘶吭嘶吭,特别富有表现力。一点也不夸张地说,这是我所见到的容貌最美丽、姿色最出众、叫声最好听的雌疣鼻天鹅。为了方便观察记录,我根据它疣鼻的形状和颜色,给它起名叫红珊瑚。
(选自《白天鹅红珊瑚》)
1.解释词语。
称心如意:
与众不同:
2.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疣鼻天鹅与其他种类的天鹅相比,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会注意到红珊瑚?
1.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
2.宁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喧闹起来,已经有配偶的成鸟双双飞进飞出,忙着修补旧巢,单身雄鸟和待字闺中的雌鸟则忙着谈情说爱,寻找称心如意的伴侣。
3.最大的差异是疣鼻天鹅鼻孔突兀起一块黑灰色皱褶,约有两三厘米高。
4.一是它美丽的外形,二是清晰圆润的叫声。
蝴蝶花儿(节选)
冯喆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开了。辛勤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们,扇动着翅膀飞过来了。它们唱着,跳着,在这朵花上停一停,在那朵花上落一落,将花儿的生命一年年地传下去。
我仿佛听见了蝴蝶妈妈的声音:“孩子,我们的生命很短暂,我希望你们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让没有花的地方变成花园。”小蝴蝶们齐声回答:“妈妈,您放心吧,我们会做到的。”
第一天,大女儿彩蝶来到花园里,()着说:“你们愿意跟我去别的地方生活吗?”小草高兴地说:“我愿意去。”彩蝶()地说:“你只是棵小草,又不是花儿。”花儿们听到这话,心想:你也太看不起人了。便说:“我们都不去了。”彩蝶非常失望地走了……
第二天,二女儿凤蝶来到花园里,用很()的口气命令花儿和小草:“你们立刻跟随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生活。”小草和花儿谁也不理它,凤蝶非常生气地走了……
第三天,小女儿粉蝶来到花园里,用触角轻轻地摸着小草的叶子和花儿的花瓣儿,()地说:“花儿、小草,我想请你们帮助我把光秃秃的地方变成美丽的花园,你们愿意吗?”花儿和小草都非常高兴地说:“我们愿意,我们愿意!”粉蝶很()地说:“太好啦,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春风吹来了,小草摇起来,花儿动起来,引得小蜜蜂和蝴蝶们来回飞……它们飞到哪儿,哪儿就有歌声。它们落到哪儿,哪儿就有花朵。就连小草都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花。
蝴蝶花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
(选自《钓星星的小老鼠》)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傲慢感激微笑不情愿诚心诚意
2.花儿们为什么对蝴蝶妈妈的大女儿彩蝶说:“我们都不去了”?
3.小草和花儿都不理蝴蝶妈妈的二女儿凤蝶,是因为()
A.她并不是真心邀请小草和花儿的。
B.她用的是傲慢的命令的语气。
C.她太爱生气,不能和小草、花儿做朋友。
4.蝴蝶妈妈的小女儿粉蝶为什么能得到小草和花儿的帮助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1.微笑不情愿傲慢诚心诚意感激
2.因为彩蝶觉得小草不是花儿,不想邀请他,花儿们觉得她“太看不起人了”。
3.C
4.因为粉蝶是诚心诚意去邀请小草和花儿的,而且很有礼貌,得到支持后首先道谢。
5.示例:我明白了为人处世要诚心诚意,对人要有礼貌,让人心里舒服才能更好地合作。
蝌蚪(节选)
丰子恺
洋磁面盆里盛着大半盆清水,瓜子大小的蝌蚪十数个,抖着尾巴,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好像在找寻什么东西。孩子们看见我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大家围集拢来,得意地把关于这作品的种种话告诉我:
“这是从大井头的田里捉来的。”
“是清明那一天捉来的。”
“我们用手捧了来的。”
“我们天天换清水的呀。”
“这好像黑色的金鱼。”
“这比金鱼更可爱!”
“它们为什么不绝地游来游去?”
“它们为什么还不变青蛙?”
他们的疑问把我提醒,我看见眼前这盆玲珑活泼的小动物,它们不绝地游来游去,是为了找寻食物。这几天晚上,附近田里蛙鼓的合奏之声,早已传达到我的床里了。这些蝌蚪倘有耳,一定也会听见它们的同类的歌声。听到了一定悲伤,每晚在这洋磁面盆里哭泣!
我劝告孩子们:“你们只管把蝌蚪养在洋磁面盆中的清水里,它们不得充分的养料和成长(chánɡzhǎnɡ)的地方,永远不能变成青蛙,将来统统饿死在这洋磁面盆里!你们不要当它们金鱼看待!金鱼原是鱼类,可以一辈子长(chánɡzhǎnɡ)在水里;蝌蚪是两栖类动物的幼虫,它们盼望长大,长大了要上陆,不能长(chánɡzhǎnɡ)居水里。你看它们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找寻食物和泥土,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样子多么可怜!”
孩子们被我这话感动了,有几人便问我:“那么,怎么好呢?”
我说:“最好是送它们回家——拿去倒在田里。过几天你们去探访,它们都已变成青蛙,‘哥哥,哥哥’地叫你们了。”
(选自《闲情谐趣》)
1.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孩子们看见我来欣赏他们的作品”中的“作品”是指。
3.孩子们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在文中找到答案写出来。
(1)它们为什么不绝地游来游去?
(2)它们为什么还不变青蛙?
4.文中的“我”对孩子们提了什么建议?你觉得孩子们会听从吗?为什么?
1.zhǎnɡzhǎnɡchánɡ
2.小蝌蚪
3.(1)它们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是为了找寻食物和泥土,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2)蝌蚪养在洋磁面盆中的清水里,得不到充分的养料和成长的地方,永远不能变成青蛙。
4.文中的“我”建议孩子们送蝌蚪回家——拿去倒在田里。我觉得孩子们会听从。因为愿意养小动物的孩子都是善良和有爱心的,“我”告诉孩子们如果继续下去小蝌蚪就会饿死,如果送回田里就会变成青蛙,善良的孩子们一定不忍心饿死小蝌蚪,所以会听从。
精彩推荐
?拥有随身携带的语文课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