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禹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清山

年10月8日19:00

《禹州药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朱清山因病去世,享年90岁

朱清山,男,年5月出生,河南省禹州人,中共党员,国务院命名老药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药会习俗(禹州药会)”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第一代传承人;河南中医院名誉教授。

朱清山先生的中医药情怀

——往昔岁月

在朱清山80多年中药从业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满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投身到挚爱的中医中药事业中。

朱清山自幼进入药栈当学徒,后又开设药行,解放后经公私合营进入药店工作,担任禹州市中药材贸易公司经理,创立青山药业有限公司,经历了禹州药会和中医药炮制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熟知药会历史,炮制技艺高超,被称为禹州药会活字典。

年,公私合营时无偿将家族企业“三合永”捐献给国家;

年,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老药工”荣誉称号;

年,被评为主管中药师;

年至年,担任禹州市中药业同业公会会长;

年,成功恢复“九蒸九晒熟地黄”炮制技艺(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年,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年,参加央视《欢乐中国行》,现场演示中药传统切工“百刀槟榔”技艺;

年,偕“九蒸九晒熟地黄”登录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

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药市习俗(禹州药会)”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清山先生的中医药情怀

——传承弘扬

传承是非遗的生命。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人的生存之困、断层之困,在传承人日渐老去之时,年轻的一代不愿接班,陷入了“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朱清山先生清醒地认识到,非遗传承的关键不仅要培养年轻人才,还要让年轻人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年逾九旬仍不曾停歇,心系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保护传承,打破传统,公开收徒,积极培养全国各地中医药后继人才,先后收徒余名,手把手教授徒弟们传统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矢志不渝地将四大九蒸货技艺及配方传承、发扬到了中华大地,将毕生精力和心血都倾注于《禹州药会》、《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这些非遗保护事业,为禹州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发展鞠躬尽瘁。

朱清山先生总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非遗展览展示活动,身体力行推动中医药加工炮制技艺的传承弘扬。

朱清山先生大医精诚,中药炮制技艺精湛,药物浸泡的水分、时间、质控技术讲究药透水尽、少泡多润,药材软化合格率达99%以上;

毒性药材减毒技术最有特点,制天南星、清半夏、川乌、草乌等毒性药材减毒技术全国知名,在中医药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为维护中药加工炮制工艺的道地纯正,朱清山亲自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并建立了禹州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传习馆,为中药炮制技艺的传承、授业、经营提供了一个更加规范、专业的环境,也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弘扬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朱老先生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等,其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医药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台、新浪、腾讯、搜狐等主流媒体及自媒体争相报道。

朱清山先生的中医药情怀

——守正出新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绝佳载体。

朱清山先生在一生的中医中药从业生涯中,始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生态保护理念,和“以人为核心、以生产生活为载体”的非遗活态传承理念,不断激活禹州药会、禹州中医药加工炮制技艺等非遗文化资源的内在生命力,在传承和实践中保护。

朱清山总结出了一套“眼观其色,嘴尝其味,鼻闻其香”的中药识别方法,一掂量便能讲出这些药材的产地、成色以及炮制后的药效,毫发不差。

年起,朱清山开始研究复原“九蒸九晒”技艺。经过10年的反复试验,年,不仅成功复原了古法炮制熟地黄的技艺,还结合现代工具创新了更加精密的炮制方法。精选上品淮地黄,经精制、浸泡后,用铜锅、铜笼进行九蒸九晒,这种经过80道工序,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熟地黄,可谓“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真正达到了古书上记载的熟地黄标准。

朱老先生一生光辉卓著,硕果累累,操坚德懋,令人敬仰,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我们为我市失去这样一位非遗传承保护领域的大师而深感痛惜,为失去一位指导非遗传承保护繁荣发展的导师而悲痛不已。他对禹州药会、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会永远铭记,历史会永远铭记!

我们将秉承朱老先生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人处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药做企业,以赤诚之心传徒授艺,以实际行动践行非遗传承人职责的精神,牢记非遗保护的神圣使命,按照时代的新特点、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促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得到更好、更快、更加持久的发展。

为我市失去这样一位非遗传承保护领域的大师而深感痛惜!

为失去一位指导非遗传承保护繁荣发展的导师而悲痛不已!

编辑

颍河网小编来源

禹州非遗投稿爆料

-

商务合作

▼往期精彩回顾▼

点亮,让身边的朋友们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6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