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
前几日,与友人在野林采得木耳,然后细辨其树,方知是构树。多方搜集资料,得此文。构树,又叫楮树,也称小构树,别名很多,如九得藤、狗额藤、谷沙藤、斑沙藤、藤葡蟠、黄皮藤、剥皮藤、杉皮藤、乳藤草、皮藤、植皮、纸皮、细叶构皮柴、谷皮藤、藤钩、野构树、野构桃、山树藤、皮树花、野桑叶、棉花藤、酱叶树、尖叶楮皮,也有药书叫构皮麻。
它的名字,榖与楮构树在先秦时期就有文献记载,那时的它被称作“榖(ɡǔ)”或“楮(chǔ)”。《说文解字·木部》:“楮,榖也。”《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十八:“谷田久废,必生构。”农田久不耕作,就一定会长出构树,人们当然不会喜欢,所以古人称之为恶木。它的叶,难捉摸你可能偶尔认得构树,但你也可能下次再见到时,会怀疑那是不是构树,究其原因,是因为构树的叶子多变。它的叶子形状,有时心形,有时则有缺裂。看看下面的图:它的花,分雌雄构树是分雌雄的。雌树、雄树都会开花,但开的花不一样。雄花为筒状下垂,雌花为花序头状,聚花果球形,肉质,成熟时红色。雄花筒状下垂,穗状。雌花是头状花序,聚花果球形。它是药材,能治病在中医看来,构树全身都是宝,全株皆可用来治病的。性味:甘;淡;性平;归经: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黄疸;浮肿;痈疖;跌打损伤;顽癣。
在中医看来,构树全身都是宝,从上到下没有一处是不可以用来治病的。例如:治虚弱浮肿,构皮麻嫩尖一两,同煮稀饭一碗吃,每日一次,连用七天(《贵州民间方药集》)
治跌打损伤,葡蟠根皮、苦参根各一两,水煎冲酒,每天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治局限性皮炎、牛皮癣,葡蟠树汁擦患处。(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女子不孕,有“吉祥圆治女人积年不孕方”:“天麻、柳絮、牡丹、茯苓、干地黄、桂心各一两,五味子、桃花、白术、芎藭各二两,覆盆子一斗,桃仁一百枚,莵丝子、楮实子各一升。右十四味为末,和丸如豆大。毎服,空心饮苦酒下五丸。日中一服,晚一服。”(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
有了感冒风热的,“捣楮叶汁,饮三升,大良”(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七七窍病方)
被毒蛇咬了,可用“生麻、楮叶合,以水绞去滓,渍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七十六备急方)
六、它的树干,长木耳木耳最喜生构树之上。其上生的木耳,称为“楮耳”,脆爽味美。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木耳》: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并堪啖。楮耳,人常食。
楮耳也称”楮鸡“,因其味美如鸡肉而得名。我们在江洲野生的构树上摘到了好几斤,与友共食,”楮鸡“之名确实。缘此,老向还增长了知识。《四时纂要·三月》有种木耳的方法:取烂枸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即收食之。枸又名楮。
七、它的皮,纸与衾古代国人,早就会使用构树之皮制布做衣和造纸了。
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榖,……今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谓之榖皮纸。长数丈,洁白光辉,其里甚好。
《兴化府志》:楮,即榖树也。其皮可捣为纸,亦可治为衣、为衾。
因为楮可造纸,所以便衍生了一系列由“楮”组合而成的词汇,其意义大多与纸有关,如“楮墨”、“楮翰”、“楮颖”、“兔楮”皆指纸与笔。有意思的是,有一些词是将纸作拟人化称呼,如“楮君”、“楮生”、“楮先生”、“楮国公”等词皆是指纸。
结语构树,人们请于山川原野,得来衣物、纸张、药材、美食等,可谓构树浑身是宝。苏轼也曾以楮为“恶木”,但在精研本草、熟谙农桑后,丢掉砍楮之斧,赋诗向老楮道歉,写出了《宥老楮》,并历数了楮树对人类的百般贡献,实为罕见奇文:“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黄缯练成素,黝面颒作玉。灌洒烝生菌,腐余光吐烛。”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随园草木、生态话题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