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在线 http://m.39.net/pf/a_4473349.html点击上方蓝字“艾国医”→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得了病,理当治病,这是不言而喻的事。而治体,却往往被忽视。我现在要强调一下治体,因为在临床上确有某些内伤杂病,辨病论治也好,辨证论治也好,就是治不好。
而一着眼于整体,从改善病人的体质入手,或温其阳,或补其阴,或益其气,或养其血;对其病的一方面,有咳嗽,可不用与治咳有关的药;有吐血,也不用一味理血之药…看似药不对症,不着边际,却收到满意的效果。这就是治体。这个道理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可以说是“治病必求于本”。所谓“本”,原意就是指阴阳的失调。
强调治体,叶天士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范例,《临证指南医案》中不少案例有这个精神,摘录其两则如下:
金肾虚气攻于背,肝虚热触于心,都是精血内夺,神魂不主依附,此重镇以理其怯,填补以实其下,血肉有情,皆充养身中形质,即治病法程矣(方略)。
某阴阳二气不振…兹当春升夏令,里虚藏聚未固,升泄主令,必加烦倦。…是当以益气为主,通摄下焦兼之…非治病也,乃论体耳(方略)。
受叶氏启发,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经常考虑治体不治病。
1、一种是“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之病,即所谓百合病。
其表现千奇百怪,并不完全象《金匮》所描述的那样。这种病人全身查不出什么病,即所谓身形如和;但又确属全身是病,病人诉述繁多,用药很难下手,有时用药下去,正象张石顽医案所描述的百合病那样,“每用一药,辄增一病”。
其实,这种病是阴阳俱不足,只可治其体,不能治其病,治其病是治不胜治的。
这种病不但不可攻,而且很难补,因为“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所谓“至剂”,大补药也是至剂,也不宜用,只可用甘平之药调理其阴阳。
所以《金匮》在百合病中提出“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的治疗原则。
我的经验:
见于阴者的具体用方属甘麦大枣所主;
见于阳者,则属百合地黄汤所主。
小麦、甘草、大枣、百合、地黄性味都属甘平,即《内经》所谓“甘药”,只是甘麦大枣略偏于温,百合地黄略偏于凉而已。
在临床上这两方还可以合用。曾治一妇女,年五十余,患思想不能集中,凡事随过即忘,夜多恶梦,耳鸣不已,嗅觉丧失,视不辨形,食不知味,而有关神经科各种检查都正常。病历年所,中西诸药不应,脉象弦细,舌色偏红,血压正常。
初用甘草大枣加滋阴养血之药,七剂后头面诸窍偶有清明之时。其后改用益气、疏肝之法,不应。遂用百合、生地、代赭石、益元散,怀小麦,炙甘草、阿胶、川连、白芍、鸡子黄等药,这张处方不但把百合地黄汤与甘麦大枣汤合并使用,而且把百合滑石代赭石汤、百合鸡子汤也用上,还参人黄连阿胶汤。服后开始见效,诸症减轻。
以后续用原方加减,先睡眠得安,感觉改善,精神较能集中,到能写信,能出外活动,能回忆往事。但一度从感觉迟钝转为兴奋,语言滔滔不绝,以至声音嘶哑,坚守凉法不变。调治数月,诸症全部消失,停药而愈。
2、另一种情况是久病病疾,百孔千疮,用药难以面面顾到。
叶天士所谓“缕治非宜”,只可治其体,正足而邪自去。医院会诊一肾病综合征病人,全身浮肿,用西药后浮肿已稍减退,但极度疲乏,纳食不馨,小便清长,大便自利,日二行,时有畏寒,脉沉细弦,舌色面色俱淡白无华,24小时尿蛋白为7.26克。论其当前症状,并不十分严重,但脾虚体质很突出。
该院会诊目的是为了解决蛋白尿的问题,而用中药降低尿蛋白,书上无此记载,我也没有这个经验,乃治其体,不治其病,患者饮食减少,大便自利,全身浮肿,脾虚可证。脾虚则既不能散精,又不能敛精,水谷精微不能敷布全身,随小便而去,故全身疲乏无力尿多蛋白,所谓脾虚不能敛精是也。
遂试用健脾益气升阳之法,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加入黄芪、升麻、柴胡、葛根,处方用意是健脾以充化源,升阳以助散精为主,使谷气不致下流,精能散则自能敛。服后果得满意效果,浮肿日渐消退,尿蛋白日渐下降,两月后痊愈出院时,24小时尿蛋白降至0.84克。出院后几经复查,尿蛋白保持在正常范围。
治体,是治整体,但并不是对局部的疾病可一点不加以注意。实际是虽云治体,而治病亦在其中。
也不是所有的病,都要以治体为主。例如有些慢性病患者,尽管久病身体必虚,假如新得了感冒,当然只要治其新感,只须以治病为主了。
本文选自:《金寿山医论选集》。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