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手术需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15)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的问题都要考虑到肾。这个痛,一般为酸痛,腰膝酸软一般认为是肾气虚的主要症状。腰这个位置在身体中部,腰椎支撑着整个上半身,如果骨头营养不够,骨质流失,造成类似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之类的疾病,都会使腰痛。肾主骨,对这种腰痛要补益肝肾,肾气丸就是补益肝肾的重要方剂。“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少腹这个地方营养不好,肾主开合,司二便,下焦虚寒,膀胱该排尿的时候,排不出来,所以小便不利,用肾气丸来治疗。
肾气丸中,附子桂枝温下焦,辅助排尿功能恢复,对其他补益药物有运化作用,后世将桂枝改为了肉桂。
生地黄治疗血痹,针对少腹拘急,后世改成了熟地黄,变成了补肾。山药补脾,山茱萸补肝。后世称这三味药补为三补。牡丹皮,活血,泄肝。茯苓,渗湿,泄脾。泽泻,利水,泄肾,后世称为三泄。因此六位地黄丸经常被解释成三补三泄。
六味地黄丸与八味肾气丸的区别,六位地黄丸偏量,滋补肾阴。八味肾气丸,本书中就是崔氏味位丸,后世叫法很多,如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因为有桂附,用于补肾阳,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6)暮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曲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穷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薯蓣,就是山药,这个药非常好,如果说中药里找一位几乎没有偏性的药物,恐怕就是他了,剂量用的大都没关系,民间常用来煮粥做菜,对于虚损性疾病非常好,张锡纯就善于使用这味药。因为这味药太平和了,如果单独使用,显效就比较慢。
我们看看薯蓣丸的药味组成:
补益的药物,薯蓣,当归,干地黄,甘草,芎穷,麦门冬,芍药,人参,阿胶,干姜,大枣
祛风除湿的药物,桂枝,防风
疏通气机的药物,豆黄卷,杏仁,柴胡,桔梗
健脾除湿的药物,白术,茯苓
从药物看,补虚为主,兼以祛除风邪引起的酸痛。因此无论因风邪引起的虚劳或是因虚劳而感召风邪,都可以用。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17)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这个虚劳主要针对的年老体弱,或者劳心的人心血亏耗,睡觉困难,也就是神经衰弱的一类,这个烦不是像栀子豉汤那个真有热的烦。陈慎吾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人之睡眠,须血液流向下部,使脑中血少,方能入寐,即古人谓人卧则血归于肝也,病虚劳者,因营养不足而神经衰弱,于是神经欲摄血以自养,欲眠时脑部仍见虚性充血,故虚烦不得眠也”。
我们看这个方子,酸枣仁,补肝血,安神,是治疗失眠最重要的药物之一。甘草补中气。茯苓安神,同时补脾除湿,因为祛除了因虚引发的痰湿。芎穷有些补血的作用,是血中气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这样在白天人体可以兴奋些,相对晚上容易睡眠,同时川芎有些解郁作用,所以越鞠丸里也用。知母清虚热,本身也治疗烦躁。所以本方几乎所有药物都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又能消除病理产物,以及调节人体气机。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18)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中医有五劳七伤之说,五劳大概指心劳、肺劳、脾劳、肾劳、肝劳。七伤就是指后面的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五劳七伤都会引发人体的严重虚损,“腹满”,这是虚,太阴病的主证,不能吃东西,身体上的肌肉渐渐都被消耗了,所以人非常消瘦,下面讲了这是因为里面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都是表现出来的瘀血症候。
什么是干血,我是这么看的,一般的外伤的淤肿,或者血液循环差,我们认为都是血淤,这些血最终还能在血液循环里。还有一类的瘀血,例如肿瘤,肝硬化,或者从血管溢出的血液,不能被人体吸收,滞留在身体里面,成为了病理产物,我认为这类血就称为干血,对人体来讲,已经变成了体内的异物,但没有能力清除他们。
“肌肤甲错,皮肤像鱼鳞,两目黯黑”,都是干血导致不能营养肌表造成的,要以去所以干血为主要手段,邪去才能正安。
“缓中补虚”,令人费解。陈慎吾先生的看法是:“盖干血能直接影响营养,去之则营养自能恢复,此即缓中补虚之意,非本方能补气虚之虚也”。胡希恕先生的讲法是这样的:“本方缓中补虚主要在地黄、芍药这两个药上,大量用地黄,干地黄这个药也有祛瘀作用,你要知道,同时有强壮滋补,治干血嘛,它是干血,干地黄起强壮滋阴的作用,它补虚,与芍药合用更有这个作用”。
我们看大黄蟅虫丸这个方子,都是些祛瘀强的药物,大黄,桃仁,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蟅虫,否则这种顽固性的瘀血去不掉。但这种瘀血短时间也去不掉,做成丸剂,长时间服用才行,这种方法,就是后世总结中医八法中的消法,大黄这里是蒸过的,泻下力量很小了,保持了活血化瘀的力量。芍药,地黄的作用,前面胡希恕先生的论述中讲过了。因为瘀血一般都会有点热,所谓瘀血性发热,用黄芩来清这个热。
实际上这个方子里,大黄、桃仁、杏仁、芍药、地黄与水蛭都有泻下的倾向。从这个方子我们开始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1.对于干血,人体是比较难排出的,需要保持大便畅通,借助消道排出。
.回过头来我们看“腹满”,太阴病腹满是消化道有水湿,所以会腹泻。我们考虑另一种情况,因为人体长期消耗,津液不足,这个时候只是满,而不会泻,就是本条这种情况,甚者会便秘。所以“缓中补虚”我认为加上这个角度就比较完整了。
附方《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甘草四两(炙)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昧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炙甘草汤,三分补阳,七分补阴,在《伤寒论》里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症候,,这里面麦冬与地黄的用量很大,用来治疗阴虚发热的虚劳症候也可。
《肘后》獭肝散治冷劳,又主鬼疰应一门相染。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陈慎吾先生考证:《肘后》无治冷劳之文,尸注鬼注系肺结核之一种,此病一人才死,他一人即起病,病至一定时期,即卧床不起,卧后整足百日而死,死后有注他人,如此紧传。又骨蒸劳瘵之症,煎獭肝服之多效,又治虚汗客热产劳。
不过据胡希恕先生讲述,有人用獭肝治疗肺结核,是无效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