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在8月日,当太阳到达黄经50°时。“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暑热之气也会渐渐消减,秋天来临。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体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
气候气温将会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秋高气爽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南方“秋老虎”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8个,与8月份相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疾风暴雨带来洪水地质灾害仍需 处暑过后,逐渐开始出现“秋乏”“秋燥”。首先要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建议每天多睡个小时,争取晚上0时前入睡最好;并要早睡早起,还要适当午睡,这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特别是老人。古代养生家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尤其处暑过后。 民间有句老话:“处暑寒来”。处暑后,早晚温差加增大,如果对夏秋之交冷热变化不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感冒、肠胃炎等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即所谓“多事之秋”。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预防过凉、过寒,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少用空调,经常开窗通风,尤其在晚上睡觉时,应在腹部盖上一层薄被,以防脾胃受寒。 滋阴润燥少辛辣 秋燥最易伤人体津液。建议多食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以补充人体的津液,防止自己在随后的日子里因为津气亏虚而患病。可以选择多吃点葡萄、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少吃韭菜、大蒜、葱、姜等辛辣煎炸的热性食物和调味品,尽量少吃寒凉食物,忌大量生食瓜果。对于脾胃虚寒者,尤其应该谨慎。 中医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说法。处暑后,早晨起来容易感觉口干、咽干,可以喝点淡盐水。早上喝淡盐水,洗肠又解毒,可润肠胃、通大便;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美容养颜,并可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很适合在处暑时饮用。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可选择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等。秋季适时进补,补充能量,为冬季做好储备。 药膳方面,如莲藕排骨汤(猪排骨克,莲藕一段,水发海带00克,枸杞子0克等)能够补养脾胃、调养气血,适宜早秋时节食用;银耳红枣莲子汤(银耳0克,莲子6克,红枣0个)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益气补脑的作用。适当运动排湿热 处暑后,需改变夏季长时间在室内的习惯,可多安排些就地取材的运动,如扩胸运动、擦玻璃、远眺。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快走、登山、打球等,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提高抵抗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奠定基础。因此,处暑时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总之,谨记“处暑秋冻适增衣,重在养阴护阳气,早睡早起调情绪,气候变数湿热雨,登高练操除浊气,清热安神银耳蜜”,就能掌握处暑养生的要点。往期精彩回顾、争做长宁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参与者,不做建设“搅屎棍”!、凌晨4点,长宁街头真实的一幕!、曝光!长宁一宿醉司机二次酒驾!有新闻、有新鲜事儿,那就投稿给我们吧!
投稿信息一经采用,奖励太原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