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总是怀旧的,尽管知青年代早已远去,但还是有许多知青题材的影视作品被搬上银幕。当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总有些许遗憾。因为,银幕上的知青生活与我们当年的真实生活不尽相同。为了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文坛自今日起特开辟“我们的故事”专栏,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与,讲述你们真实的故事。
《珍珍的爱情》
珍珍的真名叫徐雅珍,是杭州开元中学的初中女生。年3月9日,她与一千多名知青一起登上北去的列车,赴黑龙江省富锦县插队落户,她和其它22名知青被分配到西安公社和悦陆大队。
刚一进村,他们就被眼前的荒凉惊呆了。那是一个全公社最穷的偏僻小屯,40余户人家,没有电灯,没有砖房,甚至连一间像样的土坯房都没有。屯子邻近松花江,耕种的土地大部分是坝外地(国家留作松花江泻洪的底洼地),干旱年头则可,一遇涝年,常常颗粒无收。如遇大涝,不仅耕地一片汪洋,连屯子也成泽国。有时水未退尽,就冬季来临,刺骨的寒风从封冻的宽阔江面吹来,卷起阵阵“大烟泡”,打在脸上如刀刮一样疼痛。来年开春,饱含水分的路面进入化冻期,整个屯子就像一个泥泞的“大酱缸”。
带着失望、恐惧与无奈,珍珍和同伴们还是在那里安顿了下来,他们努力让自己适应那里的生活,开始向老乡学习在那种环境下生存的本领,在广阔天地里“炼红心”。
在那段蹉跎岁月里,所有到富锦县插队的杭州知青几乎都有相似的经历。不同的是,珍珍在那里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与同队的杭州知青林一杭结为伉俪。那是一种纯洁的不掺杂半点物欲的爱情,作为婚房的破旧小草屋是向一位叫“颜瘸子”的当地老乡借的,已濒临倒塌,经过他俩的修缮才勉强能居住。室内除了一舖土炕,便家徒四壁,木箱铺上一块布便是桌子,墙上贴一张毛主席的像,桌上摆一套《毛选》成为最时尚的装饰。唯一的奢饰品是那只小闹钟,虽然陈旧,却固执地用规则的转动嘀嗒嘀嗒地记录他们艰难而温馨的生活。每天叫醒他们的铃声成为小屋里最动听的音乐,然后为生计去“战天斗地”。他们的婚姻与爱情深深地烙着知青的印记,简单平凡却又刻骨铭心。
两张保持完好的结婚证,足以说明在持证者心中的珍视程度。用林一杭的话说,他们是蹉跎岁月,合法夫妻,幸福一家人!
下面是珍珍应约而写的两篇文章。她在中科公益抗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