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养身中草药”……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中医中药、有病不求人
独活为常用中药。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独活的简介
中药名:独活duhuo
别名:胡王使者、香独活、川独活、玉活、独滑、长生草。
英文名:AngelicaePubescentisRadix。
性味:性微温,味辛、苦。
归经:归肾经、膀胱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根。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用法用量:3~10g。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服;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用治风寒湿痛、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醇提物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活性成分为二氢山芹醇、二氢山芹醇乙酸酯等。水煎剂或流浸膏对大鼠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炎作用。还有降压、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光敏、解痉、抗肿瘤、抗菌、促进脂肪分解、兴奋呼吸等作用。
化学成分:油中主要成分为佛手烯、百里香酚等,还含二氢山芹醇、二氢山芹醇乙酸酯、当归酸、巴豆酸、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欧芹酚甲醚、毛当归醇、当归醇D、二氢山芹醇、异欧前胡内酯、二氢山芹醇-β-D-葡萄糖苷、佛手酚、橙花叔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血燥者慎服。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来源: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粗壮,中空,常带紫色,有纵沟纹,上部有短糙毛。叶2回3出羽状全裂,叶片宽卵形;茎生叶柄基部膨大成兜状叶鞘,鞘背面无毛或稍被短柔毛。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锯齿,或重锯齿,齿端有内曲的短尖头,顶生小叶片3裂,边缘常带软骨质。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序梗密被短糙毛;总苞片1,长钻形,有缘毛,常早落;伞幅10~25,密被短糙毛,伞形花序有花17~28(36)朵;小总苞片5~10,阔披针形。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凹。果实椭圆形,侧翅与果体等宽或略狭,背棱线形,隆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阴湿山坡、林下草丛中或稀疏灌丛中。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炕至全干。
药材性状:略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厘米。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厘米,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隆起的横长皮孔及稍突起的细根痕。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什么是独活
独活,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炕至全干。切片,生用。《本草正》:“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现代研究,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肿瘤作用。
独活的功效
性味功用辛、苦,微温。
1、祛风胜湿、止痛: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阴寒头痛、面瘫口喁。
2、解表散寒:治感冒恶寒、头身疼痛。外用治疮痈肿痛。
独活的作用
独活之所以流传至今,被广为人知,是由于独活具有实际的功效与作用:
1、止痛。独活的止痛功效是名不虚传的,不管是头痛、牙疼还是脚痛等各个身体部位。独活有镇痛以及镇静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感,但要注意,不能对独活的依赖性太强,建议从锻炼身体以及调整生活习惯为主。
2、祛风胜湿。湿气是看不到但是能够感受到的,特别是生活在南方的朋友,湿气重会导致身体的不适。服用独活能够祛风胜湿,预防关节炎等病况。
独活的作用
1、镇静、催眠、镇痛、抗炎作用
独活煎剂或流浸膏(品种未经鉴定)给大鼠或小鼠口服腹腔注射,均可产生镇静及至催眠作用,甚至可防止士的宁对蛙的惊厥作用,但不能使其兔死亡。用小鼠热板法证明,它有镇静作用,独活寄生汤同样有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
独活粗制品(品种未鉴定)予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酊剂作用大于煎剂。切断迷走神经不影响其降压作用,注射阿托品后,降压作用受到部分或全部的抑制。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煎剂在蛙腿灌注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3、解痉
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虎耳草素,异欧芹属素乙等对兔回肠俱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大鼠十二指肠段试验,异虎耳草素、虎耳草素、白芷素等能显著对抗氧化钡所致肠段痉挛。
4、抗菌
兴安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体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独活煎剂于体外对结核杆菌的MTC为1:。散形花内酯对布鲁氏菌有明显的抑制,其MIC为1:。
5、光敏感
软毛独活对人能引起日光性皮炎,是由于其中所含之补骨脂素衍化物,如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欧芹属素乙(前胡内酯IMperatorin)等,独活内服可因此而引起日光性皮炎。光敏感活性可用来治疗白癜风,用光敏感活性物质如补骨脂素、花椒毒素等治疗有效的白癜风患者,可见皮肤色素增加。DNA圾RNA含量增高。而花椒毒酚、异虎耳草素Angesin等则无“光敏”(pnotosensitiling)作用。
6、抗溃疡
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有抗胃溃疡,大鼠试验证明佛手柑内酯及虎耳草素,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异虎耳草素和花椒毒素作用较弱。
7、抗肿瘤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散形花内酯则无效。花椒毒、佛手柑内酯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独活的食用方法
1、独活饮
独活(去芦头)1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
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7分,去滓热服。口噤服药不下,斡口开灌之,日夜4-5服。
中风口噤不语,不知人,饮食不下。
2、独活消痰饮
独活5分,陈皮4分,桔梗7分,贝母5分,甘草3分,白芍6分,杏仁4分,元参3分,石菖蒲5分。
水煎服。
治痘靥后呛喉、谵语。
3、独活苍术汤
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
水煎服。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主治少阴寒湿腰痛,不能转侧,头痛身疼,无汗拘紧,脉左尺细紧。
4、独活人参酒
独活45克,白藤皮15克,羌活30克,人参20克,白酒适量。
将前4味共研粉末,和匀备用。
用时每取药未10克.加水7份,白酒3份.煎至7份,去渣.待温,不拘时候,每次温服15~30毫升。
祛风湿、益气血,主治产后中风.困乏多汗,体热头痛。
5、独活当归酒
独活,杜仲、当归、川芎、熟地黄、丹参各30克,好酒1公斤。
将上药碎细,用酒浸于净瓶中,密封,近火煨,1日夜后候冷即可饮用。
随量,不拘时候温饮,常令有酒气。
治风湿性腰腿疼痛。
6、独活粥
独活10克,大米克,白糖少许。
将独活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风寒湿痹,周身疼痛,骨节酸痛等。
本品性温,易伤阴液,阴虚血燥者慎用。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歌诀: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1]
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用量: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
用法: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义: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2]
配伍特点: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禁忌: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独活寄生丸
独活寄生丸,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成份: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肉桂、华细辛、川芎、当归(酒制)、白芍、杜仲(盐水制)等15味。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味微甘而辛、麻。
功能主治: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规格:每丸重0.07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事项: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贮藏:密封。
独活煮鸡蛋
做法
每天取独活3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一起放砂罐内烧煮,待蛋熟后轻轻敲碎蛋壳再煮一刻钟,如煮茶蛋一样,使药液浸入蛋内,并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蛋和药液使其均匀。烧煮完毕弃药渣及余汤,去蛋壳,单吃鸡蛋。
作用
(1)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有人说独活煮鸡蛋美尼尔氏综合症,治头晕有效。
(2)头晕眼花,自觉身体或周围事物在定向旋转,不能站立,不能睁眼,甚者恶心呕吐。
独活的药用选方
1、治风痹
独活、石南各四两,防风三两,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二两。以酒二斗,渍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力度。
2、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后腰脚挛痛,除风活血
独活二两半,桑寄生、杜仲(切,炒断丝)、北细辛、白芍药、桂心、芎藭、防风(去芦)、甘草、人参、熟地黄(洗)、大当归各二两。上锉散,每四钱,水二盏煎,空心服。
3、治少阴寒湿腰痛
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水煎服。
4、治历节风四肢头面肿
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
5、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
独活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
6、治风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车急,舌不得转
独活三两,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
7、治头痛属少阴者
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水煎服。
8、治齿根动痛
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含之。
9、浣洗一切痈疽
独活、黄芩、莽草、当归、川芎、大黄、赤芍药各-两。上为散,分作两次,先用猪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药,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热洗疮。
独活的相关论述
1、《汤液本草》: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2、《本草经疏》: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癎与庢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癎庢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3、《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
想要了解更多中医、中药材、中草药秘方、偏方,长按下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