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炮制有生熟,滋阴补血功各殊,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是中医里有名的丸剂,它们的功效不尽相同,却都有着同样一味药——地黄。

地黄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朵形似喇叭花,用来食用的部分是其黄色的根部。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的百姓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地黄植株

而地黄的入药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上面记载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八月采根。”因其药用地下根块,色泽鲜黄而得名。

传统中医认为,地黄惟以怀庆者为上。怀庆指的是现今的河南焦作地区,是地黄的道地产地。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统称为“四大怀药”。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就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的地黄在当地都被当作名贵礼品馈赠,被海外人士珍誉为“华药”。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地黄有三种: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为地黄的新鲜块根直接入药,现药店已大多不供应。

生地黄为鲜地黄烘培后晒至八成干的制品,也称干地黄或生地。

熟地黄为生地黄经照蒸法或照酒炖法处理后的炮制加工品,也称熟地。

生地、熟地,虽同根而生,仅一字之差,但用法区别却很大。

01

性味归经的区别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02

功效的区别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在中药学的分类里,地黄(鲜、生地黄)是清热凉血类的中药,熟地黄是补血类的中药。

《本草纲目》也有记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03

功能主治的区别

生地黄的功能主治

①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生地黄苦寒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又其性甘寒质润,能清热生津止渴。

?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多配玄参、连翘、丹参等药用,如清营汤;

?若治血热吐衄,常与大黄同用,如大黄散;

?若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同用,如两地丹;

?若治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心神烦乱,可配益母草用,如地黄酒。

②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生地黄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泄伏热。

?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可配知母、地骨皮用,如地黄膏;

?若配青蒿、鳖甲、知母等用,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③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生地黄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

?用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常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用,如益胃汤;

?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可配山药、黄芪、山茱萸用;

?若治温病津伤,肠燥便秘,可配玄参、麦冬用,如增液汤。

熟地黄的功能主治

①治血虚诸证。

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熟地药。

?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

?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

?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如胶艾汤。

②治肝肾阴虚诸证

熟地黄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

?亦可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如大补阴丸;

?熟地黄益精血、乌须发,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如七宝美髯丹;

?熟地黄补精益髓、强筋壮骨,也可配龟甲、锁阳、狗脊等,治疗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如虎潜丸。

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04

性状的区别

生地黄:为黑色厚片,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偶见少量灰色外皮,多粘连,手撕有一定韧性,口尝微甜,无碜口感。

熟地黄:生地黄外形相似,但颜色更黑而具有光泽,断面滋润,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块,黏性足,口尝味甜,无碜口感。

生地黄和熟地黄水洗后水变灰黑色,但无明显沉淀物。

05

使用禁忌的区别

生地黄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湿滞、食少、腹胀满、便溏者需慎用。

2、生地黄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3、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熟地黄用药禁忌

1、熟地黄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2、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地黄药膳搭配

生地黄

生地炖香蕉

做法:生地黄20克,香蕉2只,冰糖适量。水煎生地黄去渣留汁,入去皮切段香蕉和冰糖适量同煮。

主治:大便干结,血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或颧红耳鸣,舌淡,脉细,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地黄粥

做法:生地黄20克,枸杞子30克,粳米克。干地黄煎汁去渣,枸杞子同粳米煮粥,粥熟后入地黄汁,搅匀即成。

主治: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五心烦热,耳鸣,口干欲饮,夜寐不安,腰酸腿软,舌红苔白,脉弦细数。

熟地黄

黄精熟地脊骨汤

做法:黄精50克,熟地黄30克,猪脊骨克,盐少许。将猪脊骨洗净切块,与黄精、熟地黄一起加水炖2小时,入盐调味。

主治:眩晕,头痛,耳鸣,眼花,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红少津,脉弦细稍数尺弱。本证多见于高血压病Ⅱ、Ⅲ期。

甲鱼滋肾汤

做法:鳖1只,枸杞子30克,熟地黄15克。将鳖宰杀后,去头、爪、内脏、甲壳,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铝锅内,再放入洗净的枸杞子、熟地黄,加水适量,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熬至鳖肉熟透即成。

主治: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固本酒

做法:生地黄、熟地黄、麦冬、天冬、茯苓、人参各30克,白酒毫升。上诸药与酒同置于锅内,盖严,文火蒸20~30分钟,滤除药渣备用。

主治:皮损为黑褐色斑片,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楚,多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伴头眩耳鸣,腰酸腿软,五心烦热,男子遗精,女子不孕,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Theend?

*中药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使用前请遵循医嘱。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由汇群股份







































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f/4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