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样品揭开神秘面纱,为中国最早

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来源:新华社

作者:袁慧晶

最早的中药炮制品

ZHINGYAOPAOZHI

年底,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中出土了装有半盒疑似虫草类样品的木质漆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所在的科研团队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发现,该样品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根的辅料炮制品,其外层的辅料有淀粉和蔗糖等成分。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

图片来源:中国江西网

黄璐琦团队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已发表在《科学通报》杂志上。论文中称,中药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医用药特点,有关炮制药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但古代对于炮制工艺的记载文字简短,使复原传统技艺、实现“遵古炮制”存在一定困难。

黄璐琦介绍说,在采用了显微、质谱、核磁及三维重建等多种现代科技后,研究团队认为样品由玄参科地黄属植物根及其外辅料层组成。“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黄璐琦说,其发现和鉴定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药物炮制与应用历史奠定了基础。

黄璐琦表示,出土样品盛于漆木盒,而不是盛于金属器皿,可能与《雷公炮炙论》记载地黄“勿令犯铜铁器”有关。另外,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可以“逐血痹”“除痹”,与《汉书·武五子传》描述的墓主刘贺“疾痿,步行不便”相对应。《神农本草经》收载味药中,仅记载地黄一味药“生者尤良”。“生者”与干地黄相对而言,即新鲜的地黄根,未经过炮制加工。

据研究团队成员、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彭华胜介绍,宋代《尔雅翼》记载“芐者,今之地黄。古以为菜,铏羹用之。”由此可看出,食用新鲜地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炮制。通过对出土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团队推测出该样品的炮制加工工艺,即地黄植物根进行蒸或煮制后,再裹以淀粉和蔗糖等辅料。辅料中淀粉和蔗糖的应用,可能与炮制“矫味矫臭、利于服用”的作用有关。

声明

来源:新华社

作者:袁慧晶

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标明来源。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更多阅读

中国药材的资源普查历史篇章——赵润怀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追溯系统基本技术要求》,立即实施

中药材与饮片追溯推进会

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投资策略分析

干货!黄璐琦院士提出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十条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f/4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