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黄 >> 地黄产地 >> 药材地黄

药材地黄

地黄

地黄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其中以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怀地黄最为著名,与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共称为“四大怀药”,以其神奇疗效成为中医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

地黄炮制加工后有许多衍生的名称,如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都是地黄却傻傻分不清楚?

鲜地黄:地黄采挖出来新鲜的跟块称为鲜地黄。

生地黄=干地黄=生地:将生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就成了生地黄。《中国药典》记载,生地黄有一个别名叫干地黄,但后来弃用了这个名称。

熟地黄=熟地: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之后,外观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甜,由凉血药变成了补血药。通过这个方法,不仅增加了熟地黄和血、温补的功效,还可以避免其滋腻的弊端,是现在最常用的滋补中药之一。

地黄炭:采挖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火烘炕而成。

这4种地黄都有什么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养阴。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常用于血虚导致的眩晕心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及女子月经不调等症。

地黄炭: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地黄间的大比拼

鲜地黄VS生地黄

1.地黄和生地黄均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润肠通便。

2.鲜地黄多汁,苦重于甘,清热凉血生津功效较佳;生地黄质润,甘重于苦,清热力稍差而滋阴效果更好。

3.鲜地黄常用量明显大于生地(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

生地黄VS熟地黄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较大,两者性味完全相反,生地黄重在凉血生津,熟地黄重在补血。

生地黄VS地黄炭

很多人觉得地黄炭应该与熟地相似,其实并非如此,中医认为药物炒炭后,因炭性收敛,所以地黄炭的止血功效强于生地黄。故生地常用于温热病热人营血,以及“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等较轻的病证,而地黄炭常用于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状较重的病证。

以上,是地黄的各种炮制后成品的不同,其中熟地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甚至做为许多经典方剂中的君药存在,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那些含有熟地黄的方剂:

1.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

适应症: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2.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枸杞子、菊花。

适应症: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

3.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当归、白芍。

适应症:血虚头晕,崩漏等。

4.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适应症: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证。

5.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

适应症:肾阳虚弱的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男子阳痿、滑精或女子宫冷不孕等。

6.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车前子、牛膝。

适应症: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

······

业务咨询、项目合作欢迎来电

中远绿仓全心全意服务农业

1、土地流转2、农资苗种3、种植规划4、购销信息5、劳力集散6、土壤检测

联系我们

?:-2194020-

-8847755-

??:运城市涑水街星河广场创客总部室

:zhongyuanlvcang

一个健康的农业号

赞赏

长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1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