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故事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

提起“六味地黄丸”可谓家喻户晓,大家立即就会与“补肾”两字联系在一起。

的确六味地黄丸是享誉中外的补肾名方,常用来治疗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肾阴虚症状。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六味地黄丸最初是一款小儿药,它出自宋代太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由张仲景的“肾气丸”减去两味药而成,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传说当时幼年太子得了失语证,众太医无法。出身民间的钱乙认为:牙不紧则口不语,故用此方补肾固齿,不久太子便痊愈了。许多太医不服,前来“讨教”:“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肾气丸应有八味药,你这方子少了两味,是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桂枝、附子两味助火的药,免得孩子吃了太过燥热而流鼻血。”众医听了,顿时心生敬佩,“六味地黄丸”也得以流传。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此方诞生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这期间中医药学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六味地黄丸进行了全面的、不间断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令不计其数的患者受益。

但是,近些年“六味地黄丸”被渲染成万能的补肾良药,更有有文章称可治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疾病,许多民众趋之若鹜,都认为自己“肾虚”而服用,也有人甚至当做保健品来吃。

又回到中医精髓“辨证施治”,如果我们不根据自身体质用药,不但不会治病,甚至会适得其反。

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六味地黄丸其中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可谓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适用于阴虚患者,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1、对于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的人,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均不宜服用,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要慎重服用。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如果服用建议间断吃,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取了。

4、另外,中医认为,肥人多湿,湿则困脾,因此,形体偏胖的人也不可以随便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补”。

5、六味地黄补肾并不是男性专利,只要对症男女都适合。

张勉之教授因进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医院及周六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均停诊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1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