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草木的绳结那些常见经济植物的野生原

这可能是一份放在植物爱好者群体当中也不见得普遍的感情——我总是在野外拍摄那些在人类文明留下重要痕迹的物种的野生型。

它们很多是被驯化后,成为了当今餐桌上,花园里再常见不过的植物。但我总觉得在原产地和这些植物的接触过程中,我们能够依稀体悟它们是如何与当时,当地的人们产生联系与羁绊的,并常常把这些植物本身作为引子,再展开一场历史考据之旅。以及,还应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即是这种寻觅和发现之间,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东方美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直接用简单而粗暴的图文介绍,讲述我一次次与这些植物们相遇的故事。它们不一定会很精彩,我也没有篇幅来详述每个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但我希望能为您展现这种不一样的自然探索背后别样的魅力。

绝大多数时候,寻找这些原种其实并不一定要去远方——要知道,人们既然能第一时间利用并驯化这些植物,那它们生活在人居环境的概率自然更大一些。图中是中国最常见的作物野生原种之一:野大豆(Glycinesoja),是作物大豆的野生祖先,也是生长在全国各地撂荒地里的常见杂草。

除了粮食作物,很多蔬菜水果也是从常见的杂草之中驯化而来。图中这张就是在苏州拍摄到的甜瓜(Cucumismelo),哈密瓜和菜瓜都是这个种下的变种。其实准确的说,图中这个种应该是之前的小马泡(Cucumisbisexualis),但它已经被并入甜瓜之中。

药材也是人类利用植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地黄(Rehmanniaglutinosa)就是一种名气很大且在我国北方分布甚广的草坪植物。这组照片也是我个人最满意的一组植物照片——它非常全面而美观地展示了地黄的花期植株和生境。

除了直接的食用和药用,驯化作为观赏用途也是人类利用植物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是在湖南山地小湖泊中见到的矮睡莲(Nymphaeapygmaea),睡莲在世界范围内园艺栽培都很广泛,品种也很繁杂。而矮睡莲一般生长在华中和华南一带的山地湖泊之中,花比一般的园艺睡莲更小,也被部分人引种栽培。

湿热的华南植物多样性很高,这也给植物利用带来了充沛的潜在资源。我曾经在海南的溪谷森林中屡屡遇见各种华南栽培广泛的园艺植物和作物的野生植株。比如图中大名鼎鼎的砂糖椰子(Arengapinnata)。(关于海南溪谷的小小探索,请见:海南之南三缀满陌生和回忆的溪流森林)

宝岛台湾也有不少著名园艺植物的野生原种,图中是在中国台湾花莲太鲁阁山道边拍摄的鹅掌藤(Scheffleraarboricola)。鹅掌藤是一种在南方地区非常常用的路边灌丛。我一直很疑惑,这种半米来高的直立矮灌木为何要叫做“藤”,直到我看到了它的这棵野生植株......

东南亚地区也是不少经济作物的原产地之一。在印尼北苏拉威西的次生林中就生长着大量的依兰(Canangaodorata)。这是一种高大的番荔枝科植物,它的花被广泛用来提取精油。

苏岛给我的礼物不止于此。我还在海边的礁石上见到了野生的......华南苏铁(Cycasrumphii)?!说起来,这个种有个很乌龙的故事:华南苏铁在华南地区的城市中广为栽培,中大校园里就有不少。但偏偏是这个挂着“华南”字头的苏铁,按《中国植物志》的说法却并不分布于中国,反而是分布于中国以南的各岛屿中。

要说欧洲最常见的经济植物的野生原种应该就是雏菊(Bellisperennis)了。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园艺菊科植物之一,它的野生原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的城市草坪上。而且它的花期极长,以瑞典为例,它几乎能从早春一直开到秋季。

野生的欧报春(Primulaacaulis)广泛地生长在英国的草坪上,而不知多久之前,这种报春花科植物就已经远渡重洋,以五颜六色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花盆里。值得吐槽的是,尽管欧报春本身在英国有原生分布,但它的栽培和种植历史也已经非常久远了,所以我们几乎无法溯源这些出现在草坪上的个体到底算不算是野生植株......

野生的欧洲白睡莲(Nymphaeaalba)是欧洲淡水河道中的常见植物,也是现代睡莲杂交品系当中重要的野生原种之一。我一直以为野生的睡莲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虚幻之物,比如它们应该生长在某些罕有人至的高山湖泊里才对。而当我看到一片片的白睡莲沿着乌普萨拉市中心的菲利斯河河道开放时,我对这类植物的认知才得到了更新。

既然谈到欧洲的野生原种产地,就不能不提地中海沿岸,毕竟人类历史上大量的经济作物的野生祖先都产于此地。我曾经在意大利的古罗马遗址里看到了大量的熟悉面孔,有些种类因为过于熟悉甚至都不敢认.......从上至下分别是金盏花(Calendulasp.),金鱼草(Antirrhinummajus)和欧锦葵(Malvasylvestris)的野生个体,都是比较著名的园艺植物了。最下面这种则是近年来在国内比较火热的园艺植物,蔓柳穿鱼(Cymbalariamuralis)的原产地个体。它们似乎都很喜欢这种多石头的古建筑环境——而这可能也正是这些植物被人所遇见并选择的原因吧。

遗迹中还能见到著名香料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和木犀榄(油橄榄)(Oleaeuropaea),意大利虽然也算是它们的原生分布地之一,但因为栽培过广,已经不知道来源在哪了......

我还曾有幸到地中海南岸的摩洛哥游历。这里也有不少著名经济植物的野生原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枣椰树(Phoenixdactylifera)了,这是北非和中东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水果。当地不仅有大量种植的枣椰树田,也有不少的野生枣椰树生长于沙漠和河谷之中。

另一种值得一提的植物是野生的药西瓜(Citrulluscolocynthis),这种西瓜属植物生长在撒哈拉的荒漠之中。尽管它并非是当代食用西瓜的野生祖先,但这种植物也曾被人类药用(当然,药西瓜本身还是有一定毒性的),而且,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西瓜属植物黄绿相间的西瓜皮,也确实是让人兴奋的事情啊。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植物绝非这么几种,若是算上那些在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之中为人熟识的植物的话,数量恐怕还要再翻一倍。所以,要想把每个经济和文化植物背后的野生原种都找出来,应该是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的宏大任务。

但正是这么多的未知领域等着植物爱好者去探索,寻访这些野生原种的旅程才会变得漫长但有趣。如果一个植物的背后不仅有它从发芽到死亡的自然史故事,还有一段我们与之联系的人文史故事,那不是就和精彩的游戏出了个大型免费DLC一样吗——在轻叹于这些植物本身的魅力之外,我们或许还能了解更多的故事:这些植物背后可以是漫漫黄沙里飘荡的驼铃声,可以是浩瀚远洋上扬起的风帆,可以是碧绿水田里印下的足迹,还可以是死亡瘟疫的笼罩之下,那束刺眼的黎明曙光......

我们就像考古学家一样去寻找这些植物最原始的样子,去了解它们是如何被人所青睐,再一步一步地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也能目睹这些植物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文明——单纯想想这一点,大概就能从这些草木身上感受到无穷的吸引力了吧。

听猎户说

本家生态学背景,虽然看板娘是妹子但是号主还是男的,

自然和ACG爱好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自然旅行记录生态保育杂谈偶然说不定还有很厉害的东西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7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