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长礼,男,汉族,年4月出生,年7月参加工作,国民教育师范毕业,中央党校函授行政专业本科学历。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从事过宣传、志书编辑工作。现在宁夏石嘴山市人大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工作,自年以来先后在《宁夏日报》《朔方》《贺兰山文学》《石嘴山报》等区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新闻通讯和文学作品数百篇(其中通讯《咱村有个傻老五》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全区精神文明征文一等奖。《穿衣戴帽三十年》获宁夏日报征文一等奖。散文《呶头子,西大滩》获自治区六十大庆荣光杯征文二等奖。)。近年多次获全国及全区网络征文大赛奖励。年获全国迎新春短信大赛一等奖。年获全国“羲之杯”书法邀请赛一等奖。
系列篇
奇趣大自然乡愁农家院系列篇
许长礼第一篇天地神话
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是一下子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宗教和老百姓就用神话来解释,有的神话随着科学的发展消失了,有些今天还在流传,有些也许将永远流传下去。
牛为什么没有上牙?老百姓是这样解释的:据说老牛是玉皇大帝的传令官.当人类诞生以后,玉皇大帝命令老牛到人间来传谕旨,顺便叫老牛把草撒在滩里,粮食种在地里.要世间的女子一天煮两顿饭梳妆打扮三次.老牛记错了.它把草籽撒在了滩里道是不假,但却是蓄根的;粮食种在地里也不假,但却是不蓄根的.人间从老牛那里得到的谕旨是一天煮三顿饭,早晚两打扮.这可惹恼了玉帝,他老人家一脚上去就把老牛的上牙踢掉了,骂道:"你叫人间那样苦,去吧!你去帮助人苦吧!"老牛来到人间变成了人的苦力,就这样时时代代帮助人受苦.每当它喝水的时候就想起天堂的的美好生活,止不住的流起了眼泪.不过玉皇大帝谁也没有见过,老牛没有上牙,喝水时流眼泪这道是真的(流传地宁夏)。
相传鸭子没有生殖器,鸡有生殖器.鸭子对鸡说:"鸡哥哥,把你的鸡鸡借给我用用好吗?"鸡说:"我还用那."鸭子一再央求,鸡只好借给了鸭子.双方约定第二天五更还.第二天五更天,鸡向鸭子讨生殖器,喊道:"给我我!"鸭子耍起了无赖,马上反应道:"不给!不给!"后来双方打官司打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一听非常生气,训斥鸡说:"你放屁!"于是鸡就依靠"屁"来传种接代.这其中的经过谁也没有见过,只不过每天五更天当鸡打鸣的时候,鸭子马上作出反应"葛布葛布"地叫.据说鸭子的鸡鸡每次用完之后就掉了,检着吃了又恢复到原来的地方.(流传地宁夏)
高粱秆子为什么有红血迹?芦苇叶子为什么有牙印?酸溜溜(一种植物)为什么有红血点?据说王母娘娘来到人间视察,看到人糟践五谷,用油饼子盖天窗(过去农民家的透气孔),用麻花子顶门,非常生气!她决定惩罚一下人,决定把所有的五谷都捋得不结籽儿.人类的朋友白狗一边跑一边求情.王母娘娘看在白狗的份上,来到庄稼地把通身结籽的麦子捋得剩了个头,所有的五谷都留了一点点.捋到高粱的时候,娘娘的手被划破了,流出了殷红的鲜血,所以高粱秆子是红斑斑的.她的血迹还滴在了酸溜溜上,所以酸溜溜也有红斑点.芦苇叶子有牙印,据说也是王母咬得,因为她扎了王母.人类之所以把狗当成朋友和宠物据说和白狗求情有关.(流传地西北)。
骡子不歇蹄不下驹的由来.先前骡子也是可以下驹的,只是到某一个朝代,一个落难的皇帝被叛匪追到了正在犁田的犁沟里.他没有办法就钻到马和骡子的脚下.功夫大了,他央求道:"拿拿蹄."马子提起来了,骡子就是不拿.那皇帝骂道:"我把你个八辈子不下驹的!再苦再累也不会休息的下三烂"从此以后骡子就不下驹了,并且千百年来一直不会拿蹄子.马就不然,疲劳的时候可以把蹄子抬起来休息.(流传地宁夏)。
民间的传说,有的还变成了节日.例如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就是由民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演化而来;赛龙舟吃粽子就是由屈原的故事演化而来.不仅中国如此,外国的好多节日也有宗教和民间传说有关.我们现在过得星期天,也是由上帝造人的故事演化而来.据说上帝造人时干到第七天实在干不动了,从此每七天休息一次就成了定制.
世界是多变的,也是不完美的.如果有完美就不会有共工撞不周山的传说.如果完美也就不会有发展.人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编造了一个个神话,有的还成为后人无法改变的事实,并把这种无法改变的事实加在了神灵和诸如皇帝之类的身上,象魔圈一样永远罩在人们的头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这不能说明神话就是终极.相反人们利用科学打破了神话,神话就再也不是人们的图腾.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宗教求善;真/善/美,永远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佛说三生,基督和默圣说两世,唯物说一生。----不同的人,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学说,都在解释着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是终极呢?永远永远还将持续下去。
人们的精气神来自于对世界的感知,来自于不同时代人的探索。没有神话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世界,光靠神话的世界是不充实的世界。追求一个个神话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破一个个神话让人从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在动态中追求和谐,在喧嚣中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的平衡和谐是一个无法终极的话题!
第二篇燕子声声里
燕雀窝窝,黄泥饽饽,叽哩咕吱,找个哥哥……
不吃你的红糜子,不吃你的绿谷子,谁捣我的窝你就瞎眼睛……
以上是我们小时候的儿歌,这两首儿歌基本上概括了燕子善良高尚的品质。燕子是候鸟,每当农历三月三燕子就来到咱们这里。先是在高空和野地里盘旋,后来就深入农家。孩子们高兴的像个蝴蝶,纷纷传报着自家燕子回来的消息。可谁又知道,今年的燕子是不是去年的那两只,是老燕子还是小燕子?先来的是公燕子,后到的是母燕子。公燕子的来到给静谧的农家小院增添了祥和的气氛。紧接着公燕子叽哩咕吱谈恋爱,过不了多久,就会把它的媳妇带回家中,先是羞羞答答,后来就大大方方。和人一样,燕子也有争媳妇,争位置的嗜好,往往为此大打出手,到头来搞不好会丢掉性命,给老猫准备了一盘好菜。不过大多情况下,燕子还是温驯的。那时的农村还很少有玻璃门窗,和善的人们总要把门窗最高的那一格撕开,让燕子进进出出。很快燕子就开始做窝了。燕子坐窝很辛苦,嘴就是它们的建筑工具:到井台上衔泥,一口一口叨到家中,里面还夹杂着细柴。大约三五天光景窝就做好了。然后开始收拾,往里面铺设细软东西,这些东西往往是鸡毛、鸽毛之类。铺设好之后开始下蛋抱窝。
燕子有好多种,不同的燕子生相、叫声及做窝的地点、样式也不同。山燕子翅膀很坚硬,爪子很锐利,它总是选择老砖瓦房来做窝。这种燕子要比家燕和沙燕大的多。山燕子做窝不选择建筑材料,只需在瓦片下擞个洞即可,然后是搬进它们的细软铺盖,通常无非也是鸡毛、鸽毛之类。沙燕子最小,成群飞来就像是一只只黑蝴蝶。它们做窝的地方往往选择在河崖下断垣旁,它们在断垣河崖上擞洞,每个洞最深可达一米以上。一个个沙燕子的家排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个弹空,刹是好看。家燕子的服装非常黑,山燕子和沙燕子的颜色有点灰,家燕子和沙燕子脖子底下有褐色的毛,山燕子没有。山燕子叫声犀利,家燕子叫声婉转,沙燕子叫声乖巧。小小的燕子能够做成那样的窝的确了不起!和人类抚育儿女一样,燕子做窝也会达到呕心沥血的程度。据说金丝燕做窝的地方就在很遥远的海岛岩壁上,那里根本没有它们利用的建筑材料。怎么办呢?他们就用自己的唾液来筑巢,往往一个窝建成老雀累得半死,有的燕窝上还有血迹。可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往往冒着生命的危险搭云梯爬上几十丈高的山崖去采摘它们的窝(也就是通常富贵人家吃的燕窝);不得已金丝雀建了采,采了建,有好多燕子窝没建成就已经呜忽哀哉了,为了儿女金丝雀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为了儿女,为了不给人类找麻烦,老燕子像个勤劳的巡逻兵,风里来雨里去,爬高论低捉害虫,一口口地喂小燕子。家燕不仅如此,就连小燕子屙出的屎,也要用嘴衔到外面去,这在人类说来早已经是报上宣,口中传的无私奉献精神了,可燕子没有这样做,也不会这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母性的爱是多么的伟大!燕子与友为善,与友为伴,它们知道老猫是它们的天敌,所以它们见到老猫总是成群结队骂老猫“龟贼,龟贼”,不过这也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搞不好由于飞得太低,有些也会成为老猫的口中餐;至于死皮赖脸的麻雀一旦抢走了它们的窝,它们也只有忍气吞声了!
小时候,每当朋友分别之际总要写上这么一句话:要学雄鹰飞天下,莫学家燕守檐下。浅薄啊,浅薄,……可谁又知道燕子是候鸟,春去秋来,燕子都要做大规模的迁徙运动。南来北往那样的守时守信,它们这样辛苦究竟为了什么,说来说去不就是一口虫,一窝儿女而异!这多么的象咱老百姓呀?
第三篇喜鹊
喳喳喳,……几声鹊叫勾起了我对喜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