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4中药学奠基者神农本草经

白癜风什么原因引起的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46.html
视频源自于“记录中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它建立了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它记载了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书名由来

关于《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普遍认为,《本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那为什么以神农的名字来命名呢?原来,为了增强权威性和信任感,同《内经》托名圣贤、冠以“黄帝”一样,它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一妇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取名为《神农本草经》。

相传神农牛首人身,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炎帝”

神农遍尝百草

传说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贤圣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化身。据传说,神农氏曾踏遍神农架的千山万水:他架木为巢,供老百姓居住;他搭架采药,编写药书,为民治病。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一次,神农氏采药尝百草时中毒,生命垂危,他顺手从身旁的灌木丛中扯下几片树叶嚼烂吞下去,用以解饥疗渴。奇迹出现了,这几片树叶救了神农氏的命。于是,神农氏将这种树叶命名为“茶”,并倡导植茶、喝茶。

现代科学证明,茶叶的茶单宁等物质的确能抗菌杀菌、消炎解毒,而且具有防癌功能。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

《本经》三品分类法,是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本经·序录》

《神农本草经·序录》将中药三品匹配成君、臣、佐使的不同地位,与天地人相应进行不同的联系,是用中国古代哲学类比思想和整体观进行推论,《神农本草经》药物的分类方法与国家官系匹配,自然是上品药为君,中品药为臣,下品药为佐使。

现代中医临床药学认为,君药的作用是针对病因的主证,又称之为主药;臣药的作用是辅助君药针对病因和主证,又称之为辅药;佐药是治疗兼证,抑制主辅药不良反应,协助主辅药发挥治疗作用;使药可引经、调和、矫味、发挥次要作用。诸药合用,共达安全、有效的最佳结果。

《神农本草经》临床药学八原则

1.阴干暴干,采治时月,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度的采收加工原则。

2.有毒宜制的炮制原则。

3.治热以寒药、治寒以热药的原则。

4.药物的七情合和,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的配伍原则。

5.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6.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等,并随药性,不得违越的剂型选择原则。

7.用药剂量,先起用量如高粱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的毒性药物之用量原则。

8.根据病情确定服药时间(时间药疗学)原则。

学习《神农本草经》注意三种情况

第一,《本经》部分药物名称、品种和入药部位已发生了历史变迁,如桂枝、枳实、威灵仙、人参等。

第二,《本经》部分药物名称、品种和入药部位、临床性效未发生任何变迁,一直沿用至今,如当归、黄芪、柴胡等。但有些药物的特殊临床作用被当前中医药人所遗忘,如当归、玄参、地黄、柴胡等。

第三,《本经》部分药物的名称未发生变化,一直沿用至今,但其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效已发生变异,如续断、芍药、阿胶、陈皮、黄芪、黄精、玉竹等。

本文参考《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5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