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分生熟,千万别用错了

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中文学名:地黄,别称怀地黄

分布区域: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采集时间10~11月

用量:鲜地黄,12~30g;干地黄,10~15g;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干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毒性:无毒

入药部位

植物的块根。

性味

1、鲜地黄:味甘、苦,性寒。

2、干地黄:味甘,性寒。

3、熟地黄:味甘,性微温。

熟地黄

归经

1、鲜地黄:归心、肝、肾经。

2、干地黄:归心、肝、肾经。

3、熟地黄:归肝、肾经。

功效

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鲜地黄

主治

1、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2、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

3、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

生地黄

相关配伍

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

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普济方》)

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

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下。(《圣济录》)

用法用量

1、鲜地黄,12~30g。

2、干地黄,10~15g。

3、熟地黄,9~15g

禁忌

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炮制方法

1、鲜地黄,干地黄: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2、熟地黄:(1)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2)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产地

主要分布于湖北、浙江、台湾、四川、西南及广西等省区。中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生地黄(诸经血热,滋阴退阳。蜜丸服,治女人发热成劳。蜜煎服治小儿壮热,烦渴昏沉。)熟地黄(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虚燥。同生地黄为末,姜汁糊丸,治妇人劳热。)

2、《本经逢原》:生地黄治心热,手心热,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

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4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