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选树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激励研究生积极进取、奋发成才
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
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学校开展了—学年
研究生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工作
快来和我们一起领略本年度
优秀导学团队的风采吧!
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
导学团队
团队基本介绍
本团队以杨兴斌教授为核心,由1名教授、5名副教授和18名研究生组成。团队的研究方向:为适应陕西苹果、猕猴桃、猫屎瓜等特色果品和紫阳富硒茶、泾渭茯砖茶等优势茶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杨兴斌教授引领的导学团队主要致力于特色农产品的营养聚集化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的绿色精深加工、功能(保健)食品的产业化、酶学及蛋白工程产品的绿色生物制造。同时,瞄准"食品营养物质基础、加工调控营养品质及机体利用营养物质机制"等重大科学前沿,开展食品功能因子的分子营养,功能成分的相互作用及互作机制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前沿研究。主要获奖情况
输入标题
1.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名称:天然多糖及寡糖的色谱质量控制技术构建与生物功能研究;
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天然多糖及寡糖的色谱质量控制技术构建与生物功能研究;
3.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名称:食物类黄酮与功能糖的化学与分子营养学的应用基础研究;
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食物类黄酮与功能糖的化学与分子营养的营养的应用基础研究;
5.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名称:功能糖与类黄酮的分子营养及互作机制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输入标题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果蔬硝酸盐与类黄酮在血管内皮功能调节中的营养机制探究》(C),-;65万2.主持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富硒茶与地黄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及功能食品开发》(KTCQ02-01);万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食源性TMAO靶向细胞Nrf2-Keap1/ARE通路的氧化应激及苹果黄烷醇调节的生化机制》(C),-;63万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豆功能糖提高异黄酮生物利用度的组-效关系及互作调控机制》(C),-;60万5.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肠菌群代谢物琥珀酸介导功能糖精准营养干预二型糖尿病的关键技术》(ZDLSF01-07);-;80万???????研究生基本情况
发表论文情况
杨兴斌教授在AntioxidantsRedoxSignaling(IF8.2),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IF6.5),FreeRadicalBiologyMedicine(IF5.7),MolecularNutritionandFoodResearch,PLoSONE,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FoodFunction,FoodChemistry等SCI杂志发表论文余篇,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次,论文H指数为34。
目前仍在校学习研究生近三年科研论文部分优秀期刊罗列如下:(学生均为一作,导师为通讯)
1.YalongLu,AiqingZhao*,YingmeiWu,YanZhao,XingbinYang*.Soybeansolublepolysaccharidesenhancebioavailabilityofgenisteinanditspreventionagainstobesityandmetabolicsyndromeofmicewithchronichighfatconsumption.FoodFunction,,10(7),-(SCI一区,IF3.)
2.HaipingDu,QiWang,XingbinYang*.Fubrickteaalleviateschronickidneydiseaseofratswithhighfatdietconsumptionthroughattenuatinginsulinresistanceinskeletalmuscle.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67(10),-(SCI一区,IF3.)
3.ShixiSong,XingyuWang*,KeXu,GuanmeiXia,XingbinYang*.Visualizeddetectionofvibrioparahaemolyticusinfoodsamplesusingdual-functionalaptamersandcut-assistedrollingcircleamplification.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67(4),-(SCI一区,IF3.)
4.XiangnanZhang,QiuWu,YanZhao,XingbinYang*.Decaisneainsignisseedoilinhibitstrimethylamine?N?oxideformationandremodelsintestinalmicrobiotatoalleviateliverdysfunctioninL?Carnitinefeedingmice.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67(47),-(SCI一区,IF3.)
5.YueyueLiu,TingLi*,AaminaAlim,DaoyuanRen,YanZhao,XingbinYang*.Regulatoryeffectsofstachyoseoncolonicandhepaticinflammation,gutmicrobiotadysbiosis,andperipheralCD4+Tcelldistributionabnormalityinhigh-fatdiet-fedmice.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67(42),-(SCI一区,IF3.)
6.QiuWu,YanZhao*,XiangnanZhang,XingbinYang*.AfasterandsimplerUPLC-MS/MSmethodforthe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trimethylamineN-oxide,trimethylamineanddimethylamineindifferenttypesofbiologicalsamples.FoodFunction,,10(10),-(SCI一区,IF3.)
7.QiuWu,PaulW.Needs*,YalongLu,PaulA.Kroon,DaoyuanRen,XingbinYang*.Differentantitumoreffectsofquercetin,quercetin-3’-sulfateandquercetin-3-glucuronideinhumanbreastcancerMCF-7cells.FoodFunction,,9,-(SCI一区,IF3.)
8.QiuWu,PaulA.Kroon,HongjunShao,PaulW.Needs*,XingbinYang*.Differentialeffectsofquercetinandtwoofitsderivatives,isorhamnetinandisorhamnetin-3-glucuronide,ininhibitingtheproliferationofhumanbreast-cancerMCF?7cells.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66,-(SCI一区,IF3.)
9.YalongLu,WenfengLi*,XingbinYang*.SolublesoybeanpolysaccharidesenhancetheprotectiveeffectsofgenisteinagainsthepaticinjuryinhighL-carnitine-fedmice.FoodFunction,,8,-(SCI一区,IF3.)
申请专利情况
1、杨兴斌,赵燕,何念武,王东营。一种协同降血脂的双层缓释片,发明专利,.04.24,ZL.1
2、杨兴斌,赵燕,何念武,王东营,田灵敏。一种紫阳富硒绿茶含硒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专利,.07.10,ZL.2
3、李照,杨兴斌,李东钰。荧光探针和基于羧酸酯酶抑制法的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发明专利,.06.07,ZL10915553.9
4、杨兴斌,杨易,杨薇融,刘鑫。一种水槽升降式豆芽机,发明专利,.04.05,ZL21060915.2
5、杨薇融,杨兴斌,杨易,刘鑫。一种多层植物生长器,发明专利,.05.17,ZL21065.2
6、杨兴斌,李文峰,薛斌。一种多功能复合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专利,.08.24,ZL10381645.9
7、李照,田昕伟,杨兴斌。苯基硼酸酯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过氧化苯甲酰检测试剂盒,发明专利,.03.19,ZL10654441.7
主持项目情况
1、吴应梅博士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大豆低聚糖促进异黄酮肠吸收代谢及调节小鼠脂质代谢研究》(GK04007),-;1万
2、路亚龙博士主持创新基金博士重点项目《大豆多糖提高染料木黄酮生物利用度及互作调控机制研究》(CBLZ),-;3万
3、吴秋博士主持博士生自由探索项目《基于HPLC-MS的食源性TMAO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及黄烷醇调节的生化机制研究》(TS),-;2万
4、杜海平博士主持博士生自由探索项目《茯砖茶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免疫、抗肿瘤机制研究》(TS),-;2万
5、张向楠博士主持博士生自由探索项目《肠菌群代谢物琥珀酸介导功能糖精准营养干预二型糖尿病的关键技术》(TS),-;2万
6、王雨博士主持博士生自由探索项目《茯砖茶茶褐素对3T3-L1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TS),-;2万
7、刘晓霞硕士主持创新基金硕士一般项目《水苏糖与茶多酚互作调控脂肪代谢的作用机制》(CSLY),-;0.5万
其他获奖情况
1、张向楠同学获得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学术论坛优秀报告人(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2、张向楠同学获得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赛金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3、张向楠同学获得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4、吴秋、路亚龙、宋士兮等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团队建设
团队文化
为适应陕西苹果、猕猴桃、猫屎瓜等特色果品和紫阳富硒茶、泾渭茯砖茶等优势茶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杨兴斌教授领衔其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特色农产品的营养聚集化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的绿色精深加工、功能(保健)食品的产业化、酶学及蛋白工程产品的绿色生物制造。
1、产学研目标——团队之“魂”
本导学团队及其成员都有着崇高的科学理想,力求产学研结合将论文转化为生产力,并积极将生产力转化和为当地平困户脱贫攻坚做科学指导。目前本导学团队为适应国家及西部区域特色果品农产品及食品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重大需求,做大做强陕西区域(秦巴山区)特色果品支柱产业,杨兴斌教授引领的导学团队,以基础与应用相结合、食品科学与化学、生命科学相结合的专业互补为前提,导学团队将科研目光定位于关系民生、民族繁衍的食品绿色制造及食品安全控制的科学前沿问题,以高值化食品的绿色制造技术、功能(保健)食品及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为发展目标,提升大众的公共营养与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及营养改善。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导学团队紧扣“提升我省果品综合生产、加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既定目标,本着“自愿合作、协同攻关”的合作理念,以发挥自身研究优势而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的管理方式运行团队研究项目,从而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果品深加工与营养研究创新平台,搭建果品“产地-种植-采收-储运加工”全产业链平台,引领果品产业技术发展,促进果品产业提质增效及成果转化能力,破解猕猴桃、猫屎瓜等特色果品采后极易软化腐烂和深加工全利用不足等行业发展重大技术难题,带动一带一路产区经济建设。
2、人才培养——团队的“领头羊”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团队“领头羊”及团队带头人的综合水平极大影响着团队的创新发展,团队带头人既要有很强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还要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与凝聚力,要能够带领团队集体攻关,协调好对内、外的各方面资源。
目前导学团队由6名老师和18名研究生组成,核心成员老师专业背景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拥有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百人计划、香江学者等人才计划入选者。团队负责人杨兴斌教授在AntioxidantsRedoxSignaling(IF8.2),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IF6.5),MolecularNutritionandFoodResearch,FoodChemistry等SCI杂志发表论文余篇,H-index为32。担任SCI一区杂志《FoodFunction》的顾问编委,《JournalofFoodProcessingTechnology》主编及《食品科学》、《JournalofNutritionalHealthFoodScience》等杂志编委。兼任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国家农产品加工营养大数据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等职务。先后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年获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杰出科研人才奖,年获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人物”,年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及省部级劳动模范,年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年获“三秦人才津贴”。
3、绿色平台——团队的“载体”
杨兴斌教授带领的导学团队,有优秀的实验仪器平台和海内外交流的平台。导学团队依托的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拥有GC/MS-QP气-质联用仪(GC-MS)、AgilentLC/MS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micrOTOF-QIII高性能的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LC/MS/MS串联质谱仪(UPLC-Q-TOF-MS/MS)等现代实验仪器。导学团队拥有国内先进的食品化学、安全与营养研究平台,先后建立了设备先进和管理规范的功能食品工程实验室(含细胞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食品生物工程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实验室、食品加工中试与生产示范车间四大专业研究平台,满足承担重大研究任务的实验平台需求。
导学团队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内容,采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有合理交流机制和交流渠道、相应组织形式、团队领导,团队成员之间相关技能互补、相互信任。本导学团队取向国际化,其表现在从事科研创新的主体来自中外不同文化背景,目前本实验室常年招收海外博士,目前有一位巴基斯坦博士在读;并且团队积极对外交流,团队中优秀研究生有很多的出国放学机会,当下仍有3名团队内部研究生在美国联合培养。而且杨兴斌教授积极邀请国外高校、科研院所或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外国专家、海外人才,共同与团队成员开展合作与交流。
4、学生管理——团队之“本”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高效的导学团队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治理标准。以人为本,重视生命,是本导学团队师生的出发点。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导学团队本着绿色发展理念,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意识,反对奢侈浪费。
思想引导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注重于思维方式的培养、科研能力的锻炼和看问题视角的拓展等方法性方面。虽然研究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但是,他们深入学习和个人钻研能力还有所欠缺、看问题的视角还不够全面,需要在实践与交流中得到指点和引导。杨兴斌导师及其团队通过科研活动这个载体,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问题的能力,在研究生的各个阶段予以引导,把握研究课题的路线、方向和成果。在科研活动进行过程中,杨兴斌导师也一直影响着、引导着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形态。
学业指导
杨兴斌导师及其团队经常积极引导研究生生执着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也是一种踏实苦干、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杨兴斌导师激发并尊重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带着个人兴趣的研究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能够激发强烈的进取精神,进而取得创新性成果。杨兴斌导师及其团队总是让研究生根据自己所长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兴趣驱使下进行研究,进而迸发创新的火花。对于那些没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杨兴斌导师及其团队也是采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其研究兴趣。杨兴斌导师及其团队总是鼓励研究生勇于承担风险,挑战科学前沿,允许科研失败,科学评价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成绩。
心理疏导
研究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杨兴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一方面,杨兴斌导师对研究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情感特征比较了解。另一方面,杨兴斌导师的理论基础、学术造诣、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道德、才能和成就也是研究生的楷模,研究生生能够从长期与杨兴斌导师的接触中学到导师做学问的方法和经验。杨兴斌导师是研究生成长的引路人或导航人,无论在“为学”还是在“为人”方面都对研究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下,杨兴斌导师及其团队向研究生传播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术,还包括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精神、态度、素质、做人的道理等。
就业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好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并拟定阶段性目标;
2、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国内外知名导师,很多毕业师兄师姐在知名大学攻读博士或在知名研究团队做博士后工作;
3、积极联系众多就业信息,并给学生写推荐信,帮助学生就业;
特色做法
1、每周针对每个研究生的小组会,时刻掌握学生科研和心理动态;
2、开展科技英语写作课程,指导研究生进行英语论文写作;
3、倡导研究生“走出去”,多数团队研究生都出国深造。
后期我们将继续分享优秀导学团队的风采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