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中医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雄黄功效与作用
中药雄黄,别名明雄黄、黄金石、石黄等。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
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的功效与作用。
雄黄的功效与作用
碾成极细粉。残水飞,晾干。
《纲目》:"(雄黄)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
辛苦,温,有毒。
1.《本经》:"味苦,平寒。"
2.《别录》:"甘,大温,有毒。"
3.《药性论》:"味辛。有大毒。"
4.《日华子本草》:"微毒。"
入心、肝、胃经。
1.《纲目》:"入肝经气分。"
2.《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3.《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1.《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2.《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3.《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4.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5.《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6.《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内服:入丸、散,1~4分。
雄黄的作用:
1.治疥:雄黄一两,黄连二两,松脂三两,发灰如弹丸。四物熔猪膏与松脂合,热捣,以薄疮上。(《补缺肘后方》)
2.治癣:雄黄粉,大酢和。先以新布拭之,令癣伤,敷之。(《千金翼方》)
3.治遍身虫疥虫癣:雄黄、蛇床子各等分,俱研细,水银减半。以猪油和捣匀,入水银再研,以不见星为度。早晚以汤洗净,搽药。(《姜月峰家传方》)
4.治白秃头疮:雄黄、猪胆汁。和敷之。(《圣济总录》)
5.治痈疽坏烂及诸疮发毒:雄黄五钱,滑石倍用。上为末,洗后掺疮上,外用绵子覆盖相护。凡洗后破烂者,用此贴之。(《世医得效方》生肉神异膏)
6.治对口疼痛:雄黄一钱,吴茱萸一两。为末,香油熬熟调搽。(《经验广集》雄吴散)
7.治疔肿:针刺四边及中心,涂雄黄末。(《千金方》)
8.治走马牙府,臭烂出血:雄黄豆大七粒。每粒以淮枣去核包之,铁线串于灯上烧化为末。每以少许掺之,去涎,以愈为度。(《全幼心鉴》)
9.治蛇缠疮:雄黄为末,醋调徐,仍用酒服。凡为蛇伤及蜂虿、蜈蚣、毒虫、颠犬所伤,皆可用。(《世医得效方》)
10.治破伤风:雄黄一钱,防风二钱,草乌一钱。上为细末,每服-字,温酒调下。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素同病机保命集》发表雄黄散)
11.治蛇咬伤:雄黄一两,生五灵脂一两。共研细末,分成十包,每二小时服一包,每日四至八次,开水送下,另取雄黄二两,研细末,用香油一两调匀,涂于患处,每日更换2~3次。
(《山东医刊》(4):23,)
12.治腋臭:雄黄、石膏各半斤,白矾一斤。石膏研末,放锅内煅成白色,再将雄黄、白矾研细过筛,混合搅匀,密闭保存。用时将手指沾水湿润后,沾适量药粉(约一钱),使成浆糊状(勿过稠或过稀),涂于腋窝部,每日一次,连续涂药至愈。(《全展选编?皮肤疾病》)
13.治臁疮日久:雄黄二钱。陈皮五钱。青布卷作大捻,烧烟熏之。(《卫生杂兴》)
14.治杨梅疮:雄黄一钱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积德堂经验方》)
15.治赤鼻:雄黄五钱(用透明成块、无石、红色者为佳),硫黄五钱,陈水粉(真正者)。共研细末,合一处,用乳汁调敷。
(《摄生众妙方》)
16.治大麻疯:真漆一两(入蟹黄五钱拌匀,晒之,渐渐去浮面上水),明雄黄、牙皂各五钱。和匀为丸,不可见日,阴干。每服三分,酒下。(《疡医大全》雄漆丸)
17.治伤寒狐惑,毒蚀下部,肛门如匿,痛痒不止.雄黄半两。先用瓶子一个,口稍大者,内入灰上(土),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烟出,以瓶口当病处熏之。(《圣惠方》)
18.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难下:雄黄一两,巴豆(去油)十四个,郁金一钱。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即苏。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丹溪心法》雄黄解毒丸)
19.治小儿诸痫:雄黄、朱砂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猪心血入烃水调。(《仁斋直指方》)
20.治癫痫卒倒,常愈常发:雄黄(水飞过)、胆南星(俱研细)、萆麻内务等分。共研匀,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早饭后服一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21.治偏头疼:雄黄、细辛等分。研令细。每用一字已下,左边疼吹入右鼻,右边疼吹入左鼻。(《博济方》至灵散)
22.治腹胁痞块:雄黄一两,白矾一两。为末,面糊调膏摊贴。(《集玄方》)
23.治痔疮并肠红:雄黄一钱五分,五倍子一两,白矾二钱。共研末,乌梅肉为丸。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医方易简》)
24.治积年冷痿,出黄水不瘥:雄黄半两(细研),清油三两,乱发半两,硫黄半两(细研),黄蜡半两。上先以油煎乱发令焦尽,去滓,便入雄黄、硫黄及黄蜡,以慢火熬搅成膏,摊帛上贴之。(《圣惠方》雄黄膏)
25.治布鲁氏菌痢病后遗症:雄黄一两,大蒜六十瓣。将雄黄研细,大蒜捣烂,配制成六十丸,每次一丸,一日三次。连服二十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雄黄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雄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1/的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上试验,对人型、牛型结核秆菌及耻垢杆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杀菌作用。
2.抗血吸虫作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开始给雄黄、槟榔、阿魏、肉桂合剂0.2ml/20g,感染后继续给药12天,成虫减少率达75.27%,动物无虫率达14.29%,无雌虫率达42.86%。雄黄有杀菌作用。雄黄1:2的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雄黄的副作用及禁忌
曾报告内服含砒的雄黄急性中毒致死1例,中毒主要症状为上吐下泻。市售雄黄混含砒霜,药用时应注意选择,以红黄色状如鸡冠者质较纯粹,如为白色结晶或碾碎时外红中白者,均为含有砒霜之征,用时须特别慎重。中毒后之急救方法,可用防己3钱;或生甘草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
雄黄的毒性较三氧化二砷要小得多,但是久服易发生砷中毒。雄黄加热时被氧气氧化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药用的雄黄也含有1%左右的三氧化二砷,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禁忌
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本草通玄》:血虚大忌用之。
雄黄的食用方法
麝香雄黄散
组成:麝香2钱、雄黄2钱、乳香2钱、硇砂2钱、土蜂窝1钱、露蜂窝(烧灰)1钱。
制法:上为末。
用法:以醋调少许,涂咬着处,或不辨认得,多疑是恶疮,3--5日不疗,即毒入心难愈。
主治:恶虫咬伤,及疮肿者。
出处:《宣明论》卷十五。
雄黄牡蛎散
组成:牡蛎4钱(煅)、明雄黄2钱。
制法:上研细,和匀。
用法:蜜水调浓,重汤炖温,涂於患指,日用5--6次。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天蛇毒。初起闷肿无头,色红,痛如火燎。
出处:《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地黄雄黄散
组成:生地黄4两、淡豆豉4两。
用法:上以猪脂1斤和匀,露1宿,煎至6分,候冷,3分减去1分,去滓;下雄黄末1钱,麝香半钱搅匀,量儿大小饮。若太多反有所损。
主治:小儿瘟毒,痘疮不出,冬应寒反热,或被积寒暴发,热毒不得宣泄,而致温毒发斑,疮痘出不快,身斑如绵纹,心闷而咳,但呕清汁者。
出处:方出《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疹痘论》,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
五:雄黄葱芷酒
组成:雄黄一钱、香白芷三钱、葱白三茎。
制法:雄黄、白芷共研细末,用好酒一盅、葱白三茎,将药放入酒,将葱白三茎调药匀。
用法:先嚼葱、后吃药,然后再吃葱三茎,再服酒汤药。重者不过三服,服了之后,将被盖了头面,汗出即愈。
主治:头痛。
来源:明?《普济方》
五倍子雄黄散
组成:五倍子90克、冰片20克、雄黄15克。
制作:上药共研末备用。
用法: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阳生肌祛腐。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马齿苋功效与作用
2.雪莲花功效与作用
3.茴香根功效与作用
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从小受母亲影响,长大后也从事了中医研究,喜欢各种中草药搭配,就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了中医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乐趣!
需要各种野生草药,可以联系百草中医
中医讲阴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一物降一物,没有一种物质是单独存在的、没有制约的!维持整个宇宙的平衡运转,各个维次空间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非常严密的制衡系统!所以每种疾病,也必然会有一种降服它的方法,只是我们暂时没有找到而已。
中医文化即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