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来源解读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经: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又称无叶草,丛生,细细的一条一条茎向外发散着生长。这代表了它自身的气是发散的向上向外的。而且麻黄茎是中空,这利于气在里面向上向外运行。麻黄上部是草质,下部偏于木质,我们使用的部分是上部。就形态来说,它较轻,作用部位偏于无形的,而且走的部位还是比较浅表的位置,发汗的力量很强。张仲景在使用麻黄时很多时候都会强调麻黄要先煮,并要去上沫,并说如不去,则会让人心烦。其实按照中药的意象来解的话,撇去浮沫,也就相当于让麻黄发了一次汗,并将之丢弃,使得麻黄发汗的力量相对的就弱一些了,应用得当,就不会导致汗出太过伤津而发烦了。还有一样,每应用麻黄时都会提到去节。麻黄是一节一节的,去节之后有利于气从里面走到外面发散解表。对于麻黄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生长麻黄的地方如果冬天下雪,这雪就不会在麻黄周边聚集下来,说白了就是麻黄的周围冬天不会积雪。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麻黄性是温的。麻黄质轻,偏于走上,所以可入肺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用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与太阳密切的脏腑为膀胱,所以又可入膀胱经。本身又能发散,所以可以散风寒,茎细小而且中空,除了有利于气的运行,也是既相当于人的汗孔又相当于人体的尿管,所以既可以发汗解表又可以利尿消肿,只是利尿消肿消的多是风水。至于麻黄的宣肺平喘作用是与它的发散风寒的作用分不开的,人体感受外寒,汗孔郁闭,导致肺气不能正常宣发而出现咳喘,如今应用麻黄,外寒随汗出而散,郁闭随汗出而开,自然肺气得宣,喘咳自止。

麻黄应用禁忌:麻黄发汗力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含有麻黄碱,与洋地黄同用,能导致心率失常,应用时需小心。

#秋日生活创作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y/11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