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903.html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一个《四气调神大论》,分别讲了人在四季如何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达到养生防病。其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的这三个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天地焕发生机,万物欣欣向荣。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腰体,用以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这才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
又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足少阳对应胆经,手少阳对应三焦经,如果这两条经络不生发、舒展起来,就会影响到肝胆,春天对应的是就是肝木,容易受风邪影响而爆发肝胆疾病。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不是在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调理,而是在身体的功能还没有紊乱的时候就进行预防。
而我们需要掌握的就是两点,一是发陈,二是生志。一方面把上一个年岁累积下来的陈芝麻烂谷子的旧的东西发散出去,另一方面把新生的这一点生机、生气给它维护保养生长起来,实现新旧交替、生生不息。特别要注意防风,人体有三处最怕受风,一是颈椎,二是腰骶,三是脚踝,这三处都是人体的枢纽,都很薄弱没有保护层,最容易受风受寒,一定要保护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多吃一些芽苗类菜蔬,以取生发之气,实现同气相求。而《黄帝内经》说的晚睡早起,是相对其他季节,是以古人的时间表来看,现代人已经够睡的晚了,所以要早点睡,人卧则血归于肝,睡觉是大补。还有一点是不要乱吃药,吃下去的药,有病则病当之,无病则人当之。
《神农本草经》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载药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民间常说是药三分毒,这个毒是指药的偏性,中医治病就是利用中药的偏性来调和人体的偏性,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且用药已经是最后的手段和方法,好多疾病在尚未形成之际就可以通过调整生活、饮食、起居等方法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不是非得用药。
最后是学点哲学、国学,提高个人修养,实现“明哲保身”。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也就是修身先修心。《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要修心,形成自己稳定的精神框架,不被外在的各种学说观点所左右,正确理性看待世界和他人。正如《大学》开篇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祝各位春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