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王献之,ldquo地黄汤r

盘一剂千年古方,承一脉智慧岐黄

古方一脉02期

如果没有王献之,“地黄汤”怎有传世千年的奇遇!如果不看《地黄汤帖》,怎知“书圣”也是平常百姓家!

距今多年前的东晋,那时王献之在书坛的地位一度超越其父亲王羲之,被百姓喜爱、帝王推崇。王献之写了一份家书《地黄汤帖》,因书法精妙为历代临学之作品,而“地黄汤”出现其中,从此本属于那个时代百姓所用的方剂流传至今。

(译文: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但是眠食尚未佳,我的忧虑无法消除。你们先前所讨论之事,想必已经谈到了。谢生没有回来,这是为何?我要写信去询问他。)

而王献之《地黄汤帖》真迹却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被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年春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

从多年前的百姓家,到历代临学之作品里,“地黄汤”伴随一份家书传世千年。

距今多年,“地黄汤”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一个汤剂,主药为地黄。《神农本草经》记载,把地黄列为药物上品,久服轻身不老。

地黄汤还曾出现在多年前的宋代,出自堪称宋代的医学百科全书《圣济总录》中。说到《圣济总录》,它是由宋徽宗在政和年间征集民间及医家所献医方整理,集合皇宫内所藏秘方汇编而成,收录医方2万首,涉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此书较全面的反映了北宋时期医学发展水平、学术思想和成就。

地黄汤

地黄(锉,炒)、当归(切,焙)、黄芪(锉)、阿胶(炙令燥)各一两,

艾叶(炒,焙)三分。

功用益气摄血,升陷止带。主治妇人血伤带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注意:请尊医嘱)

如果没有“书圣”王献之的一封家书,“地黄汤”可能只是藏于千年医书中。然而,因王献之“新妇”服用过,又因《地黄汤帖》为历代临学之作品而并被传世千年,王献之无意中成就了“地黄汤”的传奇。

传奇的不止“地黄汤”,还有汤剂中的主药“地黄”,历史上葛洪、白居易、苏轼等人都认可它的滋补作用。

晋代医学家葛洪,著作《抱朴子》提到过,说有个叫韩子冶的人,用地黄苗喂养一匹50岁的老马,这匹老马居然返老还童,生下了三匹小马驹,后来活到岁时才死。老马食地黄如此,对人来说,地黄也是养生长寿的补益佳品。

唐代诗人白居易《采地黄者》“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描写了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

北宋文学家苏轼《地黄》“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元曲·地黄·端正好》唱道:“药儿精,花儿美,姿色雅,秀气芳菲,生黄熟黄根精髓,妙把仙方配。”地黄还可以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或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zp/7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