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思郁结,心情不舒,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症,通常称之为郁证。患者常因多病之苦,更使精神抑郁加深;本是因郁致病,复又因病致郁,每多相互影响,易于反复缠绵。一、治郁之法。1.四逆散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有四逆散一方,能治气郁、手足冷的证候,为疏肝理气的基础方,后世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都是由它加减而成的。2.旋覆代赭汤《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有“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一条,原治伤寒病后,胃气不和之证,患郁证之人,每多噫气不除,此方亦可用之。3.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灸脔”,即俗称之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之。因它用四味药能治七情气郁之证,故又名四七汤。4.苏合香丸《外台秘要》有乞力伽丸一方,《和剂局方》改名为苏合香丸,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用此治气中昏厥,有开窍回苏急救之功。近年扩大应用于气郁心痛、胃痛,以及痛经等证,并有理气止痛的功效。
5.逍遥散《和剂局方》有逍遥散一方,为疏肝解郁的代表剂。它是由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二方配合而成的,于疏肝解郁的同时,还有养血、健脾的作用,体现了仲景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精神,常用治肝郁血虚,或兼脾虚之证。6.越鞠丸朱丹溪认为:“凡郁皆在中焦”,于是拟订了越鞠丸一方,统治气、血、痰、食、湿、火“六郁”之证。“六郁”以气郁为主,方中香附一药与川芎相伍,一气一血,善于疏肝解郁,为临床所常用。此方治肝气郁而犯胃之证,最为合适。7.一贯煎魏柳洲认为:肝郁日久,易于化火伤阴,自拟了一贯煎为疏肝养阴之方,适用于肝郁阴虚之证。8.滋水清肝饮薛长春将逍遥散与地黄丸配合,为滋水清肝饮,用治肝肾两虚之证,都是独特的经验。
#优质作者榜#之前有个抑郁症患者,找到我之前,中西医都试过了,中药吃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大,西药吃了之后觉得身体不舒服,副作用大,经人介绍找到我,想再试试中医。我了解了她的详细情况后,发现她是:心肺阴虚内热。辨证后开方:百合、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牡丹皮、滑石、知母。仅一月后,患者反馈效果明显,情绪比较稳定,烦躁悲伤减少,胃胀和干咳,睡眠饮食好转明显,身体感觉轻松健康不少。百合花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曰:“百合,治……心痛。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颠邪狂叫惊悸。治百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