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 http://www.cien.com.cn/2020/0927/106012.shtml走进山西中药材集团有限公司玻璃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茁壮生长的种苗。中药材种苗生物工程培育室的孙剑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培育出的15万余株地黄苗长势良好,早早就被临近的企业订购一空。中药材种苗生物工程培育室是山西中药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最主要的研发部门,总面积约平方米,由准备室、接种室和培养室三个部分组成,主要仪器有德国科隆机器人3台、超净工作台8台、蒸汽灭菌锅1台。培育室现有常驻技术研发人员12名。培育室成立之初,为了攻克种源“卡脖子”技术,十几名技术研发人员远赴北京学习。北京香山植物研究所地处郊区,位置偏僻,周围没有饭店,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宿舍没有暖气,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偶尔的“出门”也变得艰难。在寒冬的冷风里,他们吃着外卖、想着回不去的家,从早上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一根苗一根苗地看操作,一点一滴地学,就这样一待就是近四个月。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成归来后,他们终于培育出了种植稳定、供应充足的种苗。正当他们满心欢喜的时候,用来培育种苗的培养盒却出了问题,培养盒厂家未能如期发货。种苗的培育时间都有严格的时限,如果不能按时进入培养盒,就会误了农时,培育就失去了意义。心急如焚的他们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争分夺秒赶时间,只要培养盒一到,培育室全部人员取消休假,不分昼夜,抢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孙剑开玩笑地说,“那段时间,只有病的爬不起来的才请假。”在全员的努力下,培育室实现了年地黄培养计划目标,解决了中药材长期“晋苗外调”的瓶颈,实现了“晋苗晋用”。与此同时,他们建立了“中药企业+种植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起贯通上下游,打通产供销的完整产业链,让农户共享发展收益,以此推动中药振兴发展和健康山西建设,促进我省从药材资源大省到药材产业大省、中医药强省的转型发展。
年2月山西中药材集团有限公司中药材产业基地项目被晋中市太谷区人民政府评为“晋中市国家农高区建设项目先进单位”。5月1日,山西中药材集团有限公司中药材种苗生物工程培育室被晋中市委、市政府授予“晋中市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胡亚平)版权及免责声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