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卡泊三醇软膏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m/a_4329409.html

年,WilliamWithering爵士介绍了使用毛地黄属植物紫花洋地黄(Digitalispurpurea)来治疗心力衰竭,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及心律失常也有余年的历史,是治疗心衰和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药物之一。临床约有5%-51%的住院患者服用该药后发生洋地黄中毒。尽管洋地黄的总使用量已有所下降,但因洋地黄中毒而入院的患者数量依然保持稳定,如何正确使用积极救治洋地黄中毒等,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洋地黄中毒的机制

地高辛是洋地黄类药物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常用的洋地黄制剂。口服后经胃肠道迅速吸收,并主要经肾脏排泄。洋地黄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它的治疗作用一旦增强就会导致毒性反应。

洋地黄与心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钾-钠ATP泵(Na+-K+ATP酶)失活。该泵将钠离子泵出细胞,钾离子泵入细胞,以维持细胞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当钾-钠ATP酶活性受到抑制时,钠-钙交换将细胞内积聚的钠离子与细胞外的钙离子交换。这种交换提高了肌浆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强肌肉收缩力。抑制钾-钠ATP酶活性也可导致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洋地黄可提高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当洋地黄中毒时,上述情况会引起各种类型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在心肌不应期缩短的同时,电生理系统传导速度的减慢提高了心肌细胞的自律性。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使去极化后延迟,引起细胞膜电振荡而引发心律失常。

洋地黄中毒表现与鉴别

当患者中毒时,医生应明确是服用洋地黄治疗剂量引起的慢性中毒,还是故意过量服药所致的急性中毒。若为后者,应怀疑有无同时服用了其它药物,这对老年、有合并症(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机能减退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和高血钙)和低氧血症的患者,会增加对洋地黄的敏感性。

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会增加洋地黄的毒性。因此,应仔细检查心脏、神经系统及胃肠道,为洋地黄中毒反应提供线索。

急性和慢性地高辛中毒的其他症状可能会重叠,但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区别。患者可能在急性用药后数小时内无症状,随后出现显著的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和腹痛。独立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神经系统表现较为常见,如意识模糊和无力。

慢性中毒通常更难以诊断,因为症状发作往往更为隐匿,并可能经历数日至数月才会表现出来。患者也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和呕吐,但可能并不那么明显。神经系统表现在慢性中毒时可能较为显著,如嗜睡、乏力、谵妄、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和无力。常常是因为患者家属发现自上次就诊以来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变,而将其送往就医。

与洋地黄中毒有关的视觉改变存在多样性,可能包括色觉改变、复视、畏光、视力下降、闪光幻觉、暗点或失明。色视症是与洋地黄中毒相关的典型表现,尤其是黄视症;但这种表现并不常见,也非确定诊断所必需。

对于疑似地高辛中毒的患者,应行以下检查:

●血清地高辛浓度:对于急性地高辛过量,应在患者就诊时和摄入地高辛后约6小时时测定其血清浓度;对于慢性中毒,则在患者就诊时测定血清浓度。

●血清钾浓度

●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以评估肾功能

●心电图

对于故意用药的患者,还应行以下检查:

●指尖血糖,以排除低血糖导致精神状态改变

●对乙酰氨基酚和水杨酸盐水平,以排除这些常见的共同摄入物

●对于育龄期妇女,行妊娠检查

洋地黄中毒的治疗

意外或故意服过量药物的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应充分估计中毒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无症状者应着重防止药物的进一步吸收和严密观察中毒反应的发展。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是必要的。若有严重中毒症状,应收入ICU病房持续监测。

对症状突出、病情危及生命的患者,必须进行积极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分供氧及有效的循环支持。立即纠正低氧血症、低血糖、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当怀疑洋地黄中毒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状况;必要时予以稳定处理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脏和脉搏血氧

●建立静脉通路

●进行心电图检查

●若患者出现任何精神状态改变,行指尖血糖测量

对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任何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如引起低血压的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都为地高辛特异性抗体(Fab)片段。治疗决策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并且该决定通常与医学毒理学家或中毒控制中心共同制定。

如果不能立即获取Fab片段,或是作为暂时措施,可使用阿托品治疗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缓慢性心律失常(成人静脉给药0.5mg;儿童静脉给药0.02mg/kg,最小剂量0.1mg),并通过快速静脉给予等张晶体液治疗低血压。对于有心力衰竭失代偿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谨慎使用液体。对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按照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流程予以治疗。

参考文献:

[1]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诊断与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4(4):-24

[2]临床药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浅谈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年55期:1-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pj/6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