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供给侧改革助推困难村转化
扶贫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着力点和新动力。天津渤化汉盐驻丰台镇兰庄村工作组以“供给侧”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农业种植短板,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拉动农民增收20万元,加快了全村脱贫步伐。
一、对症下药,调整产业结构。工作组结合村情优势,瞄准市场动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大力培育适宜本村发展的新产业。年,工作组开始对川芎、生地两味中药材进行试验种植,测试生长效果及产能,逐步积累种植经验。年,在试验种植效果达标的前提下,通过与中药材收购商沟通,采取农户购种种植、保底价集中收购的方式,改变农户原有玉米、棉花等低附加值农作物种植习惯,逐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将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到亩,种植效果良好,实现收入20万元。年底,完成药材初加工厂房的建设,拓展了中药材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中药材产业规模。
二、持续发力,优化生产模式。坚持把促进规模经营与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结合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为最大程度保证种植规模、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率,积极与药材收购商商议种植计划,并经多方考量,最终确定了“统一种植、雇工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即药材收购商出资进行土地流转及种植费用,雇佣贫困农户进行栽种及日常管理工作,带动了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年初,还乡新河河滩地余亩土地的流转工作陆续完成,3月底,川芎、生地种苗已完成全部栽种。预计,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三、久久为功,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实施“一村一策”以来,兰庄村种植产业实现了由传统低附加值农作物向高附加值中药材种植及加工、经济蔬菜和果木种植的转化,逐步形成了适度规模化合作、合作社企业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换档升级,充分带动了本村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目前,困难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1万元。下一步,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优势,工作组还将试验种植丹参、地黄、黄芪、黄苓等中药材,进一步提高兰庄村中药材种植水平,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构建贫困户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的利益联结机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