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节气处暑至,暑气止,秋意渐浓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非凡朗读音频

处暑无三日,

新凉直万金。

终于将要摆脱酷热的夏,不出三日,空气将不再粘稠。因为,处暑已临。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时节,率先开启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也就是人们期待的“初秋”来了。

处暑后的天,已划开夏日的混沌,变得明朗起来。仿佛雾霾从此遁形,空气仿佛一下子通透起来,云光也渐渐澄澈。

处暑后的艳阳也已脱去了暑气,变得不那么酷热了。虽然中午时分还会耍耍“秋老虎”的脾气,比起“三伏天”却是要温柔了许多。梧桐叶落,风吹雨凉,红叶寒鸦将代替暴雨骄阳。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立秋时辰惊落叶,处暑渐退秋叶藏,一场秋雨一场凉,蝉鸣渐稀蛐声远,飞蝶恋花散余香,虽是夏末初秋上,黄叶摇曳已近秋。

处暑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祭祖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个时候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

吃鸭子

处暑节气,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等,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叫做“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处暑养生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我们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另外,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专家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处暑节气也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处暑气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一场秋雨一场凉,可爱的夏天就要过去了,看着那初春抽出的枝条,有了夏日的洗礼,秋的装点,安静的随风摇曳起舞,片片随风婆裟的略显发黄的秋叶,缠绵不舍的缓缓飘落,落叶一地黄,多愁善感的心灵深处,是否也会发出:这是岁月的沧桑,流年的感慨,还是风的无情,还是树的不挽留的悲伤?

但秋不仅仅是美景,是凄凉,更是收获和希望,秋天的繁华让人迷恋,那秋的累累的硕果,秋天的温情、秋天的浪漫、秋天的丰盈、秋天的热烈、秋天的激情,让人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琐事地纠缠,初秋中的烟华风云,就是这样,矛盾交织、心情起伏中,让人潜意识的感到了如痴如醉的余香。

主播:非凡,《非凡悦听》心灵主播,一个在声音世界里行走的人。id:ffyt,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pj/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