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种植板栗生长对环境气候和土壤的要求

板栗是适应气候、土壤条件范围较广的树种。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虽然均有栗树生长,但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其生长发育、结实的丰欠、品质的优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作为经济果树的经营,不能不考虑对气候和土壤的选择。

第一节、环境气候

一、温度

板聚在年平均温度10.5-21.8℃,绝对最高温不超过39.1℃,绝对最低温不低于一24.5℃,都能正常生长结果。

长江流域主要栗产区,如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年平均气温15-17℃,生育期(4-10月)的平均气温22-24℃。最低气温一般年份在0℃以上。这一地区温度高、生长期长,板果树势生长旺盛,栗果个大,产量较高,适于南方品种生长,北方品种在我国南方和日本高温多湿地方栽培,则栗果品质变淡,产量不高。

华北板栗主产区的河北、北京、山东、辽宁等地,年平均气温8.5-10℃,生育期(4-10月),平均气温18-22℃,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一10℃。该地区气候冷凉、温差较大,日照充足;该区栗果小,栗果含糖量高,风味香甜,富糯性,品质优良,是出口外销的商品基地。适合耐早和耐寒的北方品种。南方品种若在北方栽培,常会出现树势偏弱、不耐早、易受冻害等现象。

在我国南部高温区,常由于冬眠不足而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的现象,故南方高温地带选海拔高的冷凉处栽培为宜。我国北方栗在日本茨城平原地生长结实不良,但在岗山、岐埠海拔m以上的山地,却可正常生长结实。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吉林、四平等地年平均温度5.5℃,绝对最低温度一35℃;河北承德一带年平均气温7一8℃,多年来的绝对最低气温为一40℃。这些地区虽然板栗能生长结果,但树势较差,因成熟期的温度不足,果实个小,品质优劣,冬季抽条严重,为板栗栽培的北界。在冬季温度较暖的山东、辽东半岛沿海一带、近风口处的山坡栗园,常因受早春寒流侵袭的影响,发生枝条抽干的现象,当地有“打春冻海”之说。

二、雨量

我国南方栗适于多雨潮湿气候。南方的主产区年雨量为一mm。我国北方栗,处于半湿润气候区,雨量为-mm,因受长期自然环境的驯化影响,适应干燥的气候条件。但北方栗区,有“早枣、满栗”之说,遇多雨年,栗丰产,少雨年则减产。

另外,从燕山一带栗树集中分布区域来看,大多属于燕山局部多雨区,以迁西、遵化、兴隆栗区为例,该区正处于渤海气流的迎风坡,雨量充沛,有“七十二侯雨”之说,生长期的年雨量多于其他栗产区,最多年雨量可达mm。该3个产区的栗产量均在万kg以上,其栗产量为全燕山区总产量的80%,可见栗喜雨。此外,花期阴雨连绵,妨碍授粉,空苞或独果增多,因而减产,成熟期多雨利于栗果增产,但雨量过多会产生裂果,降低品质。

三、光照

板果是需要光照量大的阳性树种,生育期间要求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6小时的沟谷,树生长直立,叶薄枝细,产量低。日本的本多氏进行遮光试验的结果,认为栗树耐阴程度介于柿树和桃树之间。密植园常因光照不足,而使树冠内部和下部枝条枯死,一般栗园由于树冠郁闭,内膛光照不良,常出现内膛枝枯死、枝干光秃,结果部位外移过快等现象。同时,由于光照不足,树体发育不良,花芽分化不好,引起生理落果,以至减产。四、板栗是以风媒花为主的树种。花期有微风利于授粉。但生长期间如遇强风,会造成枝干劈裂,叶片受伤,落叶落果等。年和年燕山栗区曾两次发生瞬间的“龙卷风”将30-50年生的大栗树连根拔起,损失大栗树达余株。

五、霜冻与冰雹

板栗萌芽期较晚,一般地区无霜冻发生,但燕山长城以北承德地区的宽城栗产区,年5月13日发生过1次晚霜冻,对该地区板栗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该地区-年冬季连续出现低温,受冻死亡的1年生苗达万株。

冰雹对一般果树的危害,主要是击伤、击落枝叶和果实。板栗有刺苞的保护,果实的抗雹力较强,但较大的冰雹也会给板栗造成严重损失。蒸山长城以北宽城栗区,于年7月9日发生1次特大冰雹,雹区宽达5km、长达60多km,损害栗树13万多株。轻者砸坏、砸落枝叶果实,重者击伤树干,使多年生大枝劈裂。这次灾害造成减产26万kg。由于枝干、树皮破坏,树势极度衰弱,灾后3年尚未能恢复原状。

第二节、土壤条件

板栗生长的状况与土壤类型有密切关系,一般喜排水良好、含有机质丰富的沙质土或沙质壤土。易板结的粘土或重粘土通透性不良,不适于栗根伸展,使栗树生长发育不良,结实量低。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理化性状好的沙质土壤条件下,根系强大,向土层内分布深广,因而地上部生长也就健壮。相反,土层浅薄、土壤结构坚实、土层瘠薄的山地虽能生长栗树,但根系分布较浅,甚至有大根裸露地面,根系生长不良,树势弱,产量低而寿命短。

板栗是比较耐早的果树,但在夏季旺盛生长期要求土壤中有较多的水分,故夏季土壤干早时对生长结果有较大影响。河北昌黎果树研究所在片麻岩的山薄地栗园进行的滴灌试验(从土壤含水量观察)看出,降雨量偏低的年自然降雨区土填含水量为5.10%,相当于土壤持水量32.41%,该年树叶出现萎蓄和黄叶现象,而灌区的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8.99-10%,为持水量的56.96-63.41%,树叶肥大深绿,未受干旱的影响。

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土壤上,根系浅而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发生落叶以至死亡。保水力极差的粗沙土,土壤干燥,肥力低;栗树生长弱,树体矮小,迟迟不能进入结果期。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助于栗菌根繁殖和对土壤营养的吸收与利用。

在土壤方面,关系较大的是酸碱度和含盐量。板栗对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4-7,而最适宜的是pH5-6的微酸性土,如pH值超过7.5时,则生长不良,因此,我国内陆和滨海盐碱性大与含盐量高的地区均不适于栽培板栗。板栗对含盐量的适应范围一般不宜超过0.2%,否则生长不良,若超过0.3%则不能生长。由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一般为碱性,由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的土壤多为酸性至中性。从全国板栗实际分布的情况看,由石灰岩形成的土壤,多偏碱性,土质较粘,一般不适合板栗生长。

据河北昌黎果树研究所在石家庄地区,对栗苗受害和死苗调查后,认为:菜苗受害程度与土壤中碳酸钙和碳酸氢根的含量以及酸碱度大小有关,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石灰质土壤中的碳酸盐水解,提高了土壤的碱度,影响了栗苗正常生理活动而受害。我国北方主要栗产区,如河北、北京、山东以及江苏北部等产区大多是由花岗岩、片麻岩、砂岩风化而形成的土壤。而在产区的石灰岩风化形成的土壤上很少有板栽培。我国南方和日本的多雨地带,栗区虽为石灰岩土壤,但因高温多湿,土壤中的盐基,特别是钙的流失很大(约在80-90%),再加上灌木杂草茂密,腐植质多,因而土壤中的碱离子减少,成为盐基不饱和态,一般为酸性土壤,适合板栗栽培。

栗树适应于酸性土壤的原因,主要在于酸性环境条件下能满是栗树对锰和钙的需求。土壤中钙在60ppm以内,多比少好,但高至ppm以上,引起pH值的增高,影响锰的吸收,即土中的锰、铁、锌等微量元素变为不可吸收状态,破坏了树体内锰、钾、钙、镁等盐基类的均衡,使代谢机能紊乱,致使生长发育不良。从栗树对锰的需要来看,土壤pH值为5-6,叶中锰的含量为0.2%时,发育最好;pH值为6.6以上,叶中锰为0.12%时,发育不良,叶色失绿变黄呈缺锰状。国内外一致认为,由于土壤中石灰多而致使pH值增高,影响锤的吸收,这是栗树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栗是高锤植物.各种果树风干时叶中锰的含量分别为:栗0.%、柿0.%、枇把0.%、核桃0.%、泵0.%、梅0.%、桃0.%、无花果0.%、葡萄0.%、柚子0.%。可见,栗树叶片中锰的含量要比其他树种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是,栗树在高锰而缺钙的情况下也出现生育不良,落叶等现象,特别是在钙为零而锰为ppm时,发育非常不良,甚至枯死。

注意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板栗的生长,为板栗的优质高产打下基础,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市中科医院
北京市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pj/3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