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店,补肾类产品一直有着不错的市场和销量。有些人会直接选用药物来补肾,有些人则会服用药酒,还有些人会通过药膳来调理身体。然而,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制约与影响,很多男性羞于启齿,觉得肾虚就是代表“自己不行”,一线药师往往也羞于主动问询,导致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健康指导。
其实,中医所讲的“肾”不等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肾”,中医的“肾”涉及的功能范围更广,与西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都有关系。因此,在中医看来,哮喘可能是“肾虚”,不孕不育也可以是“肾虚”。而且,女性、老人和小孩也会发生肾虚,只不过现代男性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更大,易引起情志失调、气血阴阳紊乱,加上过度烟酒、房事等,相对来说,男性肾虚更普遍。
那如何自己判断是否肾虚呢?
口咸
无缘无故地感觉口咸,应考虑肾虚的可能。中医里面咸味和肾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有咸味入肾的说法。肾阴虚的人,除了口咸外,往往还伴有咽干口燥、头昏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
恐惧
无缘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应考虑肾虚的可能。恐属肾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恐能伤肾,比如我们通常说的“吓得尿了裤子”,就是恐伤肾的表现。另一方面是说恐惧是肾虚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无缘无故地有恐惧的感觉,往往说明有肾虚的问题。
怕冷
怕冷,应考虑肾虚的可能。畏寒怕冷是阳虚的表现,阳虚的根源是肾阳虚,所以畏寒的根源在肾。
打哈欠
哈欠连连,经久不止,应考虑肾虚的可能。打哈欠是生活里经常遇到的生理现象,一般在身体疲倦欲睡时,或者在酣睡中被人叫醒时都会发作,这些时候打哈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但如果不拘时间,在不疲倦的时候哈欠连连,经久不止,可能说明你有肾虚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打喷嚏
喷嚏频频,经久不止,应考虑肾虚的可能。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止,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多。
唾液异常
无论唾液多还是少,都应考虑肾虚的可能。正常情况下,口中的唾液适中,让人既不觉得口中干燥,也不觉得口水过多,如果肾阴虚,肾中的阴液分泌不足,唾液就会变少;如果肾阳虚,肾中的阴液分泌过多,唾液就会变多。所以,无论是唾液过多,还是唾液过少,都说明可能有肾虚的问题。
面色黝黑
面色发黑且晦暗无光,应考虑肾虚的可能。中医将红、青、黄、白、黑五色与五行相配,黑色属水。黑色属肾,黑色的事物也大多与肾有关。
耳轮焦黑耳轮颜色发黑且晦暗无光,应考虑肾虚的可能。耳为“肾之外窍”,由肾气所主,所以耳轮发黑并且晦暗无光泽时也提示了肾虚。
牙齿松动凡是牙齿松动,都应考虑肾虚的可能。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而齿为骨之余,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牙齿的好坏。所以,肾与牙齿有着密切关系,肾虚则骨失所养,牙齿就会不坚固,出现牙齿松动的问题。
如何通过舌头判断自己是否肾虚以及是那种类型的肾虚呢?
(1)舌体比正常舌体瘦小,舌质呈绛红色,比正常舌质红,舌面无苔,是肾阴虚的表现。(2)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裂纹,是肾阴虚的表现。(3)舌面没有舌苔,光洁如镜,是肾阴虚损严重的表现。(4)舌质红,舌苔边发黑且干燥,甚至干裂,或者生芒刺,是热邪极盛、肾阴枯竭的表现,属于危重症候。(5)舌体比正常舌胖大,舌质娇嫩,比正常舌淡,舌边有齿印,舌苔白,是肾阳虚的表现。(6)舌质淡,舌苔黑而滑润,是肾阳虚衰的表现,属于危重症候。
葵花牌六位地黄胶囊通过三补三泻专注治肾阴虚!
三补
(熟地黄,山药,酒萸肉),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酒萸肉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
三泄(茯苓,泽泻,牡丹皮),茯苓:倾泻湿热,泽泻:泻肝火,牡丹皮:泻肾火所致脾虚,三泻助三补,达到六味地黄胶囊“滋阴”泻火的功效。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泽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牡丹皮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疡,扑损。
所以说葵花牌六味地黄胶囊不单只是补肾阴的,实际上葵花牌六味地黄胶囊是补肝脾肾的,只是着重点在补肾而已。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调理身体的方药。
胶囊剂与丸剂有什么区别呢?
减少对胃的刺激。
掩盖了药物的不良气味,改善口感。
与丸剂相比不添加如蜂蜡、浸膏等粘合剂,减少对胃的负担。
在肠胃液中分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胶囊壳也可保护药物免受空气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数量:一粒六味地黄胶囊,相当于12丸六味地黄丸。
胶囊不含糖,三高人群可放心服用,疗效确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