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冬天还会远么?
据说贴秋膘不重要,重要的是从秋天就要开始补肾,腰酸背痛腿抽筋,不是风湿,也不是着凉了,是肾虚!得补!(这话是不是很熟悉又洗脑?)
又据说补肾最重要是用六味地黄丸~
然后有的时候发现自己肾没补到,反而是症状更严重了。。。
为啥呢?
六味地黄丸,以及它衍生出的地黄丸系列太庞大了,乃至于如果一个医生能把这些衍生方都用好,已经是非常好的医生了。
今天,新雨君来集中说一下,我理解里的多种地黄丸的用法。
我们首先说一说地黄。
地黄这味药色黄,在土中生,能吸土中精气。而一旦离开土的环境晒干,地黄就会变成深黑色。所以我们看到的中药饮片,无论生地熟地都是黑的,黑色入肾,有收藏能力,又粘腻,有足够的津液可以滋阴。这种直接晒干的,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干地黄,也叫生地。
而熟地的制作,是用生地经过九蒸九晒而成的。蒸是用水蒸气,水中有火。晒是用大太阳,三昧真阳。这样操作过得到的熟地,色黝黑发亮,并且在滋阴的同时,又带上了太阳的阳性。滋阴为主,但有阳光的灵性加持。1六味地黄丸很多人可能还知道,六味地黄丸一开始不是用来给成人补肾的,而是儿科用药。
发明六味地黄丸的人是宋朝儿科神医钱乙。
钱乙老先生发现小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于是就发明了六味地黄丸,专门用来调理小孩子由于阴不足导致的发育迟缓。
六味地黄丸只有六味药,
却蕴含了三补三泻之妙法: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
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
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配伍泽泻利湿泄浊,
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
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
平其偏胜以治标。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
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但搭配了泽泻和丹皮,让邪有去处。
这就构成了一个小的阴阳循环,自成体系。
虽然这个体系也还是偏滋阴为主,但还是需要赞叹一句
实乃妙方也。
现在,六味地黄丸很多时候被滥用了。
大家都宣传它能补肾。。
莫不是因为它有帝王之相的原因?
▲唐中宗李显
(都知道他家和六味地黄丸的事儿不?)
六味地黄丸偏滋阴,阳虚的人不要吃,好东西吃下肚,你得有运化的能力,新雨君常说,你需要有足够的阳拿来化阴。如果阴不能化,则邪更重了。
能运化,你就能补到肾(更多的是肾阴,不是肾阳),如果不能运化,就会白白增加脾胃的负担。
打个比方,一个刚刚饿了三天的人,给他山珍海味是断然吃不下的。需要清粥小菜先养一养。
而六味地黄丸,其实是山珍海味的意思。
并且,你会发现,现在的人表现成阳虚的比较多一些,谁叫大家生活作息如此不规律呢?
那反正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加点阳药不就得了。。那如果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肉桂与附子呢?
那就成了桂附地黄丸。
2桂附地黄丸阳虚的人或者阴阳两虚的人可以辩证选择使用。
在这个层面上,六味地黄丸是阴,肉桂与附子是阳。
太极图告诉我们,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是基础,阳是能量。
没有阴这个基础,阳没有生化的源头;
没有阳的带动,阴就不会被利用。
善补阳者必从阴中求,
善补阴者必从阳中求。
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
山药、茯苓健脾渗湿;
泽泻泻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
肉桂、附子温补命门真火。
诸药合用,共成温补肾气之效。
阳虚的人可以使用桂附地黄丸,
如果分不清自己是阳虚还是阴虚的
也可以试试使用桂附地黄丸。
如果使用之后口干舌燥甚至口舌生疮,俗称上火了。
那就不要用了,喝点万能的热。。。
啊不对,喝点万能的淡盐水,把火给去一下。
然后赶紧找医生面诊。那如果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
加多车前子、怀牛膝这两味药呢?
那就成了金匮肾气丸。
3金匮肾气丸车前子是车前草的种子,种子的药性基本上都善于走下焦,所以一般急性膀胱炎、尿道炎都会用到车前子。很多肾阳虚的人小便总是艰涩难出,每次尿出来了就那么一点点,但一会又要尿了,嗯,俗称尿不尽。还有一种小便不利就是尿量不变,就是尿频太厉害了,尤其是起夜多,小便清长,像白凉水一样,这就是肾阳虚的结果。
怀牛膝可以引药下行,引血下行,可以壮腰肾,强筋骨,主要针对腰膝酸痛之人。
所以,如果你肾阳虚伴随着小便不利,腰腿不便,可使用金匮肾气丸。
但是如果肾阳虚,同时小便正常的话,则金匮肾气丸也不适合使用。
很重要,再说一次车前子,种子的药性基本上都善于走下焦,所以一般急性膀胱炎、尿道炎都会用到车前子。很多肾阳虚的人小便总是艰涩难出,每次尿出来了就那么一点点,但一会又要尿了,嗯,俗称尿不尽。还有一种小便不利就是尿量不变,就是尿频太厉害了,尤其是起夜多,小便清长,像白凉水一样,这就是肾阳虚的结果。
怀牛膝可以引药下行,引血下行,引火下行。或具有开破作用,可以用来疏通结滞不通,但它的本性是炎上,对下部的淤滞难以起效。大部分性下行的药物只是向下沉降,缺乏开通的作用,但怀牛膝是个例外,它能向下疏通,把火搬运到下部进行疏通。所以怀牛膝可以壮腰肾,强筋骨,主要针对腰膝酸痛之人。而怀牛膝同时也可以治疗小便不利,理膀胱气化迟难。
切记,如果你肾阳虚伴随着小便不利,腰腿不便,可使用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
但是如果肾阳虚,同时小便正常的话,则金匮肾气丸也不适合使用。4知柏地黄丸阴虚火旺是一个听起来挺吓人的名词,吓人就吓在阴虚其实是个相对的虚,火旺也就是相对的旺,这个时候就要用到知柏地黄丸了。
六味地黄丸是阴,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加了两味寒凉的药:黄柏,知母。所以,知柏地黄丸是比较凉的。黄柏去下焦肝肾的热,知母清上焦心肺的热。不过这两个药份量用的不多。而这个不多,才是这个方子的方义。所以知柏地黄丸只能说是凉,而不在寒的层面。
阴虚火旺,阴虚更多在肾,火旺更多在心肝。肾为水脏,肾水必须要上行救济心火,这样心火才会下行,温煦肾脏,这样就不会出现上热下寒。如果肾水不足,无法救济心火,心火就会亢奋,就会往上走,出现心肾不交,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梦遗等症状。这都是肾阴惹的祸。
这个时候使用知柏地黄丸,就是利用六味地黄丸把肾水补足同时用知母黄柏来清火,两面都兼顾到了。但是,这个本是补水,标才是清火。所以知母黄柏要用,不能多用。
舌苔很薄,甚至没有舌苔,或者舌苔微黄,这样的人比较适合使用知柏地黄丸。但是,这个药不适合长期服用,最多服用一个礼拜就要停止了。如果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当归、白芍呢?那就成了适合肝肾阴虚的人,尤其是女人使用的归芍地黄丸。
5归芍地黄丸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肝肾同源,所以肾阴虚的人肝也容易阴虚。
肝肾阴虚之人特别爱生气,没有阴血的滋润,干柴遇上点火星就会燃起熊熊大火,压都压不住,所以你还会发现肝肾阴虚的人容易中风。
当归补肝血,白芍柔肝收敛肝血,皆入肝。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先天,女人容易生气。
所以,肝肾阴虚的人,尤其是女人可选择用归芍地黄丸。
如果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枸杞和菊花呢?那就成了杞菊地黄丸。
6杞菊地黄丸适合肾阴虚,同时视物模糊(近视)、老眼昏花、迎风流泪的人使用。
六味地黄丸把肾精补足了,肾精足了肝血就会充足,肝开窍于目,肝血足了自然眼睛就好。
再加上枸杞和菊花,枸杞补肝肾,药性往下走,菊花药性往上走,清肝火,肝血补足,肝火一清,眼睛就明亮了。
如果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呢?那就成了明目地黄丸。
7明目地黄丸可以看作是杞菊地黄丸打头阵还解决不了的眼睛问题,那就可以试试明目地黄丸。
当归白芍的作用前面已述。蒺藜、石决明。蒺藜的效果与柴胡类似,有舒肝的作用,但蒺藜更柔和一些,不耗肝血。石决明与菊花类似,都是清肝热的,但是石决明清肝热的力度更猛一些。也就是说明目地黄丸,实际上就是杞菊地黄丸的升级版,路子都是要先把肝肾养足了,再舒肝,再清肝,但是重点还是养肝血。
但是最好不要一上场就是明目地黄丸这道大菜,先用杞菊地黄丸,不好使再试明目地黄丸。
以上,总结如下: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
金匮(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车前子、牛膝。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当归、白芍
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枸杞、菊花
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
其实地黄丸家族还远没说完,比如还有八味肾气丸、麦味地黄丸。。。。。。
再比如,为什么桂附地黄丸用的是肉桂,而八味肾气丸用的是桂枝?
桂枝调肝,桂能平肝又是怎么个平的?因为肝旺有三种情况:肝气横逆、肝火妄动、肝阳上亢,应该属于对付哪一种情况呢?
肉桂引火归原,帮阳气找到回家的路,为什么只体现在下焦阴寒过剩,真火无处容身,被迫逃往上交,口舌咽喉出现上火的症状或面色红赤的情况?
如果肾阴虚,同时又肺阴虚,为啥还能扯上麦味地黄丸呢?这又是另外要讲的故事了。
说一千道一万,市面上这么多叫XX地黄丸的药,请辩证使用,尤其是要在靠谱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辩证使用,不然,会不小心就被坑的哦。
用药如用兵,临床上的肾阴虚、肾阳虚的症状和原因更是复杂很多,也不能生搬硬套,简单对号入座。
用药有风险,使用需辩证。
秋季好物推荐
理气化痰,
让你喉咙温润如玉的七年新会陈皮
▼▼▼
这个时节,培土生金好物
▼▼▼
杏雨轩脾胃特饮基于宋代名方“四君子汤”化裁而成。本方舒肝理气,补血活血,更兼理气宽中之效,对小儿脾虚,成人手脚冰冷,熬夜忙碌导致气血双虚等症状多有裨益。主要成分:党参,茯苓,白术,当归,红花等。使用方法:用开水冲泡后,浸泡10分钟,趁热饮用。如有条件,煎煮20分钟代茶饮,效果更佳。小儿2-3天一次,成人每天一次。END如需加入杏雨轩学习互助群,一起学习中医知识,提升生活质量,请添加助手小姐姐的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北京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