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chronicpharyngitis)是一种延展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中医称之为"虚火喉痹",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中发病率高达20%,农村发病率偏低些,是化工、矿山企业工人、教师、主持人、歌手、驾驶员等职业的高发病。发病年龄一般是20到60岁多见,25到40岁高发。一年四季皆有发病,尤以春秋冬季多发。它是一种难治愈的慢性病,病程在两个月以上,常因受凉,感冒,疲劳等原因导致,症状加重。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咽炎,需要尚无有效的全身给药,局部用药,只有杜灭芬喉片,含碘喉症片,复方硼砂含漱液等,疗效不满意,并有副作用。物理疗法用,超短波,透热疗法,药物离子导入法,紫外线照射法,医院治疗,极其不便,中医诊疗为,虚火喉痹,得慢性咽喉炎,也仅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肺汤,等汤剂和丸剂,以及草珊瑚含片和西瓜霜等粘膜,吸收用药,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同时消除慢性咽炎的三大症状,咽干咽微痛,咽痒欲咳,都不太满意,卫生部将慢性咽炎,定为耳鼻喉科的攻关课题!
前日有幸采访到郑氏喉科第14代传人、新安医学派中国名老中医,郑日新教授,据郑日新教授回忆,当时卫生部发布公关课题后,合肥利民制药厂研发人员找到我单位,他们响应卫生部的号召邀请我研发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新药,考虑到临床上的迫切要求,贡献出专治咽炎、喉炎的传世经典秘方—养阴清肺汤,由于慢性咽炎病理复杂,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服用等因素。选择了微苦,安全性好的7味中药“地黄”“太子参”“玄参”“麦冬”“蒲公英”“薄荷”“浙贝母”,然后依据每味中药的特性,薄荷采取提纯提取挥发油,地黄、麦冬合并煎煮浓缩成药膏,太子参、玄参、浙贝母混合打粉入药的工艺,这样就能通过沸水浸泡30分钟后作为茶饮,再通过多年临床验证,在安徽中医学院附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附院临床试验,总有达到效率90.65%,由此获获批国家中药三类新药,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产品后来命名为“慢咽宁袋泡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