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见呼伦贝尔

盼望着,盼望着,暑假来了,草原的脚步近了。

又是一年暑假,继去年去了祖国的西北端,今年我们来到了祖国的东北端,体验了一番“咋地”“嘎哈”与“赛努”交织的风情。

其实,这次的旅行是我第二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所以这次的旅行带给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更是那种不同的人的生活状态,还有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听到东北,脑中可能会立刻浮现“东北平原”、“松花江”、“黑土地”、“豪爽”、“大金链子”、“烧烤”、“欧式风情”......带着好奇,我踏上东北的土地,来到了哈尔滨。

到达哈尔滨时,已是傍晚,天空中慢慢浮现出冷冷的蓝色,那种感觉很是迷人。从机场去往住处的路上路过了一座铁塔,可能还没有到打开灯光的时间,铁塔还是自己的本色——冷冷的银色,从我当时的角度看过去,铁塔伫立在数栋并不是很高的楼中,映衬着冷蓝色的天空,觉得铁塔孤独而高傲。这个场景在我的眼中只停留了一刻,却在心里住了好久。

后来才知道那座铁塔叫做龙塔,因为那一场景只出现了一瞬间,没来得及拍下,有些遗憾。

有着百年历史的果戈里大街,哈尔滨很出名的果戈里书店就在不远。

中央大街,很有历史的一条街,路两旁有很多历史建筑,铺路的石头叫做面包石。相传修建时,这一块石头就可以供一户家庭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不过在去到这里之前我做了相关的攻略,说这只是普通的石头,并没有相传的这么高的价值。

我觉得中央大街类似于一条步行街,有很多吆喝着哈尔滨特色的商铺,看多了就会觉得有些千篇一律,毕竟主要的消费对象是游客嘛。

哈尔滨很出名的马迭尔冰棍,他们的西餐厅也很出名。

买了一根尝一尝,味道很醇正,有浓浓的奶味。之后还买了他们家的红肠,味道很不错。后来发现他们家在淘宝上也有店铺,卖冰棍和红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淘宝买来尝一尝。

中央大街上跳交谊舞的阿姨和大叔,生活好不惬意。

夏天的哈尔滨是很令人舒服的,中午最热时候也不过27、28度,而且并不像南方一样那么潮湿,这就让当地人直呼受不了,其他时候都是空调房里面的温度,真的很舒适。

中央大街一头的地下通道

防洪纪念塔的夜景

近观防洪纪念塔,塔上的三条标记分别记录着哈尔滨的三次大洪水。

中央大街外的一家小摊

俯视楼下的一条小吃街,颇有《人生一串》的感觉,暖黄色的灯,照亮了多少人家的生计,还有多少晚归人的觥筹交错、称兄道弟。

坐在一家烧烤摊的露天餐桌前,撸着烤串,喝着玉米碴子粥,听着后桌戴着大金链子的几位大哥,在烟雾缭绕中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所跟随的大哥教会自己的东西,不时一阵“干杯!兄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市井生活,岂不乐哉。

夜市的烤冷面,内含洋葱、金针菇、火腿肠、鸡蛋......真的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烤冷面!想要向老板买些酱料,结果老板说这是自家秘方,不卖。

去往齐齐哈尔的路上,路过了大庆市,说到大庆,脑中浮现的应该是“石油”、“铁人王进喜”,不过如今的大庆已经看不到磕头机了,因为石油已经被抽光了。

大庆各个区之间相距较远,因为往前多是石油工人在此聚居,因而聚居地多以石油储量为导向。

东北平原的地势是真的平坦,放眼望去,目力所及,没有任何沟壑,一马平川。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丹顶鹤最为出名,齐齐哈尔因而被称为“鹤城”。记得小学时有篇课文是关于扎龙的丹顶鹤的,不过我尝试着找了一下原文,没有找到。

保护区里面的小动物

丹顶鹤,鹤给人的感觉很优雅,很清冷,所以被称作仙鹤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很多不同品种的鹤被关在笼子里供游人观赏,也有牌子注明:鹤易啄人,请勿靠近。但是有很多熊孩子朝鹤扔小石子希望能引起鹤的注意,而没被关在笼子里的鹤险些被来拍照的大妈抱在怀里,真想把这些人关在笼子里,让小动物朝他们扔小石子。

观看了丹顶鹤的放飞,一群鹤从我的头顶掠过,真的是被惊艳到了。

当晚住宿牙克石,一个以煤矿为主要产业的县城。吃了一顿烧烤,这里的烧烤真的是好吃啊!真材实料,羊肉都是草原上漫步的小羊,因为对餐馆来说弄到假肉的难度要大于弄到小羊的难度。

在家不怎么吃烧烤的我真的是为东北和内蒙的烧烤所折服,记得上一次吃到这么棒的烧烤还是一年前在新疆。

听当地人介绍,在很多年前,额吉(蒙语:阿姨)会生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孩子,因为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份劳动力,多一个孩子也会多分到三千亩草场。不过如今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了转变,而且草场也被分完了。

当地仍留在草原上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不过近几年旅游业的兴起,也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留下。

沿途的景色,照片中电线杆的尽头就在前方不远处。

听当地人介绍,这些草里面有三十二种中草药,草原上的牛羊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它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草,如果牛羊生病了也会自己吃对应的草药进行治疗。当地有一句话来形容草原上牛羊马的生活: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哈哈哈...

白桦林,就是朴树歌中等着心爱的人回来的那片白桦林。

虽然白桦树被赋予了很多浪漫的意义,但其用途很狭窄,因为其属于速生木,木质疏松,不能用来建房子、造家具,只能用来造纸或者制一次性筷子,因而森林里面桦树没有遭到大规模砍伐,原始深林中的桦树更是可以长到几十米高。

没记错的话这是哈萨克族人搭建的小帐篷,又被称作三室一厅。

这一片都是试验田,种植的应该是小麦。

不同品种的麦子。

当地人说草原上六月是春季,七月是夏季,八月是秋季,剩下的九个月是冬季。我们去的时候相当于草原的秋季,所以大多数的野花都败落了,如果早一些过去就会看到漫山遍野万紫千红的景象。

听导游介绍,今年是呼伦贝尔草原近十年来最美的一年,因为今年雨水充沛,所以水草丰盈,几乎看不到光秃秃的沙地,相比前几年我的草原之行,确实如此。

不过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这是我在一处河谷旁捡拾的垃圾,那处河谷并不是一处开发的景点,只不过是当地牧民经营马场、草原越野所到达的一个据点,虽说是深入草原,但并没有到达人烟罕至的地步,不过游人也并不很多。

我在捡垃圾的时候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大叔问我“你是义务的呀?”旁边一位大爷替我回答说“她也是游客”。或许在其他人看来,捡起垃圾是一件让人稍有些诧异的事,而乱丢垃圾则是理所当然,哪怕是丢下大自然需要用上百年来消化的塑料制品。

前几天读到一位老师转发的关于珠峰上和青海湖边的垃圾的文章,很受触动,人与自然应该为伴,而不应该为敌,外出旅行也要带上自己的基本素质,带走不属于自然的东西。也许草原深处有着污水正在未经处理肆意排放,固体废弃物正在随意填满,进行着“自杀式发展”,对此我无能为力,但我自己能做的是敬畏自然,与自然为伴并且尽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更多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图中的一汪清水如果被散发着恶臭的污水代替,是多么恐怖甚至令人脊背发凉的一件事。

一户牧户家的狍子,狍子是鹿科的一种,受到惊吓时屁股会炸出白毛,还被东北银称为傻狍子,具体怎么个傻法,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傻狍子如今已经被列为低危物种,任何捕猎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了,听导游讲,他们小时候物产丰富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与蠢萌蠢萌的傻狍子相反,当地人最怕的动物是野猪,如果将害怕的野兽排个序,排名第一的是野猪,第二名是熊,第三名是老虎。猎人如果进入森林打猎,碰到野猪只会选择撒腿就跑,因为野猪身上的铠甲有大约五厘米厚,用枪都不一定能打穿。

野猪身上之所以有一层铠甲,是因为野猪身上发痒的时候就会去蹭松树,然后蹭了一身松树油很不舒服,就会去沙地里打滚,于是日积月累,一层油、一层沙、一层油、一层沙...一只成年的野猪重约四百斤,其铠甲重约一百斤。

路过一个叫做黑山头湿地的地方,导游说对面的村庄是俄罗斯的村庄,不过我根据地图推断我们被导游骗了。

听说有很多杀人犯通过无人区偷渡到俄罗斯,所以在中俄边境,俄罗斯的那一边,有很多黑帮都是中国人。

一位俄罗斯族的大妈,她的祖籍是山东,祖辈是当年闯关东来到东北,在前苏联认识了她的奶奶,后来在东北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这位大妈的孩子如今在山东青岛生活工作,据大妈说,她的孙子已经和汉族人的长相相差无几了。大妈说,俄罗斯族人中考、高考、考公都是有加分的。

俄罗斯族人数并不多,他们主要分布在额尔古纳市附近和新疆的一些地区。

想起了之前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是各个民族相处都很融洽的一个国家,没有国外的那种种族歧视。就像平时我们见到少数民族也大都会问他们:你们吃什么?你们会骑马吗?你们会跳舞吗?你们高考加分吗?当然,这一切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目睹了火烧云,山的那边就是俄罗斯了。

恩和给人的感觉很像去年去的禾木,恩和小镇其实就像一个旅游小镇,街上卖的基本上都是义乌小商品城批发来的商品,当地人只是在旅游季的时候才过了,冬天就回他们在额尔古纳市里的家了。

小镇最繁华的街——十字街,这条街不过几十米,一眼便可望到头。

不过这条街的氛围我很喜欢,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花几十块钱租一辆多人自行车,在小街上溜一溜,看到前方来了和自己一样的车就滴一下小喇叭,感觉很像很久以前村子里的生活。

晚上住的木刻楞隔音效果非常不好,可以隔着屋子聊天。

烤列巴的炉子,当地人叫列巴炉,在国外叫面包窑,这俩应该差不多。

碰巧吃到了刚烤好的列巴,据说很久以前的列巴都有七八斤重。

刚烤好的列巴真的很好吃,很香,我买了一个回去,不一会就吃了大半,不过凉了以后就不怎么好吃了。

终于在草原上看到了那种低低的一朵朵的白云,觉得伸手就可以够得到。

这张照片是在一家马场拍的,这家马场的老板是一位年轻的小伙,黝黑的皮肤,高高帅帅的,他的创业事迹被央视报道过。马场的管理很规范,马具也都很齐全。对此马场有兴趣,想要去骑马的朋友可以后台私信我。

在最靠近中俄边境线的一户牧民家,听说草原上的草垛一垛可以卖到一千元,毕竟有三十二味中草药。

当地的牧人在放牧时会把自己的草场划为三块,一块放牧、一块用来割牧草、一块用来自由生长,来年再进行轮番,以保持草场土地的营养,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没有割过的草场上的草会长的比人的膝盖还要高。

在牧民家喝到的0添加的奶,褐色的是奶茶,右上是羊奶,下面的是酸奶。这个酸奶是没有加糖的酸奶,酸味要大于甜味,还有一丝涩涩的味道。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讲述市面上买到的酸奶含糖量等同于一瓶可乐,我们买到的盒装酸奶之所以很甜是因为含糖量很高。

前方的栏杆就是不能进入的国境线地带

牧民家的小羊们

看照片上的草地很干净、很整洁,其实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我进入草地拍照,发现里面蚊虫是真的多啊!而且威力也很强。

可能是因为进入秋天,觉得草原上的草都有些许泛黄,没有了Windows桌面那种绿的要滴出屏幕的感觉。

一张全景图

抵达满洲里是已是傍晚,我们的住处位于满洲里城外的一片草场,在没有任何遮挡的草场上看日落,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无比希望将这一刻定格,确实是被日落和金色的草原惊艳到了。

用“长河落日圆”来形容并不很贴切,于是脑中浮现了《日落大道》的歌词:每当黄昏阳光把所有都渲染,你看那金黄多耀眼。

被日落黄昏笼罩的满洲里城区

就这样在草地上坐着,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在另一个半球重新升起。

华灯初上的满洲里市区

满洲里是一座边贸城市,位于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国交界,这里也有很多俄罗斯人、蒙古人。

满洲里基本上每栋建筑都安装了金黄色的灯,晚上看来金碧辉煌。

无处不在的义乌商品城

满洲里的一所高校——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特地查了下,他们拿的是内蒙古大学的文凭。

当地的招牌大都有三种文字,如果遇上写英文的那就是四种文字了。

对于蒙古字这种文字,有一句话讲“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上下一拧紧,就是蒙古字”。

在满洲里的国门外

在国门外的时候定了个位

这个火车头是当年毛主席第一次出国乘坐的火车的火车头

在海关外面正好有一辆从俄罗斯驶来的火车,载着木材驶过。

很有异域风情的公交车站,哈尔滨的公交站台和天桥风格也和这个很类似。

路上导游介绍俄罗斯有八怪:1.大檐帽子赛锅盖,因为俄罗斯成年年龄为14岁,成年后去服兵役的的都是瘦弱的孩子,所以他们顶着一顶帽子就显得帽子像锅盖;2.干活的全是老太太,因为俄罗斯男子饮酒过度,死亡率比较高,也大都是三高患者,所以俄罗斯妇女们就扛起了重任;3.三十岁可以当奶奶,因为前面说到了他们成年时间比较早;4.娃娃全都套起来,套娃的由来后面会有介绍哒,请留意;5.房子不用砖瓦盖,就是指木刻楞啦;6.青草白雪盖,因为俄罗斯下雪比较早,还没有枯黄的青草就被白雪覆盖了;7.麻袋片身上盖,就是俄罗斯女子把用羊毛编制的披肩穿在大衣里面,用来御寒;8.甜的点心咸的菜,是指俄罗斯的特色——酱油泡土豆,味道听说很怪异,不过和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也有关系,为了御寒他们要进食高油高盐高热量的食物。

以上这八怪是我所听说的八怪,如果在网上搜索的话会搜到一些大同小异的版本。听完了这些,也勾起了我对俄罗斯的兴趣,明年可以考虑去俄罗斯溜达一圈呢。发现自己这两年的暑假都是在中俄边境边打转,哈哈哈。

在当地超市看到的香烟包装,之前听说过很多次:国外的烟草都是以人类因吸烟而病变的器官作为包装,这次是眼见为实了。

相较于国内高端、大气的烟草包装,这种烟盒也许会让吸烟者每次取烟时,心中都会一颤吧。

下下张图片是因为烟草而病变遭遇堕胎的胎儿,考虑到有的人可能接受不了,如果介意的话请闭上眼睛划过去。

这些烟草包装有的是用那些让人心颤并产生恐惧的图片,而有的则是很普通的包装。我比较了一下价格,没有图片的香烟比有图片的香烟要略贵一些,希望这只是个个例。

从满洲里回到齐齐哈尔的车程有八个多小时,而全程只有一位司机,导游也因为有事情提前回去了。

其实在此之前我对跟团游比较排斥,因为跟团旅游意味着走马观花、食宿可能都会有些不尽如人意,不过到可以跟着导游了解风土人情。

但是这次的跟团旅行质量很不错不说,还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亲近的关系,同行的一位阿姨崴了脚,另一位老军医爷爷帮她诊断,又帮她找了一根树枝当拐杖;司机长时间驾驶,未免会感到疲劳,于是同行的一位大叔和司机聊天,并且全车的人承诺:如果司机抽烟解乏不会去投诉;妈妈在服务站帮司机师傅买了两瓶红牛提神;大叔和爸爸号召大伙唱歌,并自愿担任主持人;齐唱了《打靶归来》与《团结就是力量》的大家伙、唱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湖南阿姨、唱了《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军医爷爷的老伴和他的孙子、唱了《万水千山总是情》的我......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聚在这辆车子里,在万水千山中跋涉,谁都不知道谁的名字,但那份陌生人间的温情与真实令人感动。

返回齐齐哈尔的途中下起了雨,我们从一朵乌云下面出来,雨便停了。返程途中遇到了三次彩虹,可以说是很幸运了。

在齐齐哈尔吃了当地很出名的烤牛肉

朝鲜冷面,分量很足,吃了烧烤再吃这个,吃了小半碗就吃不下了,现在想想很是后悔。

哈尔滨跨越松花江的索道

位于松北的太阳岛

俄罗斯套娃,相传是铁木真征欧洲时,招募了一队俄罗斯战士远赴沙场,其中一位战士为了缓解自己对妹妹的思念,每一年雕刻一个妹妹模样的娃娃,一直到战争结束,为了方便携带,便制成了套娃。

不过市面上卖的套娃大都是机器制作的,手工制作的具有收藏意义的套娃价格还是比较贵的。

坐在缆车上远眺哈尔滨的城区

在机场看到的落日

在机场候机时本以为天气晴朗不会延误,结果延误了四个多小时,将近晚上十一点才起飞。查看航班信息时,发现一整面大屏幕几乎全是一抹红,全是延误,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青岛附近在进行军事演习。没有冲过去砸机场、砸飞机、找茬,而是耐心等待的我们也算是在默默支持国防事业吧!哈哈哈~

我在机场看完了剩下半本的《呼兰河传》,一抬头发现不远处一位小哥已经品上了茗,我拍照的时候他刚洗好茶具回来,这种等延误的心境令人佩服,颇有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境界。

在旅行之前我都会做一份攻略涵盖景点相关事迹、人物以及历史背景,做攻略的感觉就像课前预习,带着疑问去旅行,让旅行不仅仅是旅行。这次的《不仅仅是旅行——Yu见呼伦贝尔》整理了将近三万字,总共38页。

想要获得此攻略请后台回复“不仅仅是旅行”!

想要获得此攻略请后台回复“不仅仅是旅行”!

想要获得此攻略请后台回复“不仅仅是旅行”!

其实在我看来,旅行的魅力远不止去到一处景观,见识其壮丽、秀美,而是在旅途中的经历,那种独一无二的经历,还有所见识到的风土人情。像热情好客的俄罗斯族大妈、骑在马背上的蒙古族小哥、同行的热心肠的军医爷爷、同行的爽朗的来自湖南的叔叔阿姨、机场中一边用电脑学习一边候机的同龄人、机场中佛系候机的小哥......

通过旅行,我可以看到很多人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看到与我们同行的人的不同的一个面。就像很多时候,面对一些问题,我们不是不愿意采取新的、不同的方法,而是我们压根就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

有很多人对于旅行还持有一些不支持的态度,认为这没必要、浪费钱,其实在我看来,旅行更像是一种长线投资,类似于读书、健身、学习,你不可能读完一本书就顿悟人生,也没法跑完三公里就肌肉立显,旅行也是一样,旅途中带给你的一种叫做视野与启发的东西可能要在很久很久以后才会发挥作用。

在学校时,我基本上顿顿吃食堂,除了偶尔以季度为单位的网购一些小东西,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开支,所以我选择用余下的生活费去周边城市兜兜转转。其实这和思想观念会有一定的关系,面对同样的资源,不同人有不同人的选择。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不同的选择,尊重差异性。

最后感谢耐心读完了这篇游记的你,文中涉及的风俗、习惯还有一些数据等等可能会存在偏差,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指正,也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建议、想要分享的故事。如果觉得还不错,你的







































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pj/2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