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榆树林子镇嘎海沟村村民在大棚中探讨黄瓜种植技术。刘建军摄(中经视觉)
近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黄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多年来,作为“平泉黄瓜”品牌的主产地,榆树林子镇大力推动黄瓜产业发展,通过规模发展、科技助力、市场带动,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共赢局面,把“小黄瓜”做成了“大产业”。走进榆树林子镇的蔬菜大棚,眼前是一片惹眼的绿色,一根根鲜嫩的黄瓜顶着花吊在一人高的藤蔓上,正在茁壮生长。榆树林子镇嘎海沟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多年来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大棚黄瓜,他告诉记者:“我们榆树林子镇的黄瓜发展到今天,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已经真正形成了大产业。”规模发展:从10个棚到1.2万个棚榆树林子镇位于河北省平泉市东北部,冀辽内蒙古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早在20年前,该镇除了大田种植外也曾大力发展过经果林产业,无奈受当地气候影响,始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杖子村村民刘立峰接触到了大棚蔬菜。经过深入学习,他决定进行尝试。年,刘立峰和两个伙伴一起建起了第一个大棚,经过辛劳付出,年底一盘算,不仅当年收回了成本,还获利元。这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村民们有了积极性,从此,发展大棚菜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还走出了“加速度”。
在王海明的梯田式大棚内,他介绍说:“早先的大棚都是竹木结构,现在改成了坚固持久的钢筋构架,过去都是草帘覆盖,现在用上了复合棉被,家家还都用上了卷帘机、放风机、滴灌以及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这20年,变化太大了。”
据了解,自年起步至今,榆树林子镇设施菜暖棚数已突破1.2万个,户均1.5个棚,设施菜暖棚总面积达2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4%,目前从事设施菜相关产业人数达2.9万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多元,年产值从最初的20万元增长到20亿元。
科技助力:从门外汉到专业技师
实践出真知。这些从事黄瓜生产的农民,凭着对致富增收的渴望,积累了丰富的实用技能。
在产业起步之初,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榆树林子镇启动了农民夜校。渐渐地,很多瓜农成为了行家里手,被周边的乡镇请去讲课指导、当技术员。
多年的发展,也引起了许多知名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