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就在你身边地黄

中药是我国的瑰宝,而我们厂区就有许多的中药,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地黄。

位置:厂区西北角,好大一片呢!

基源: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形态: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入药部位:块根,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

采收炮制:1、鲜地黄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

2、干地黄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称生地黄。

3、熟地黄

⑴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

⑵取净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熟地黄--甘,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效: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注意: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公司甜梦系列产品的成分中就有熟地黄。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疗
贵州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gx/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