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毫升,成人每剂-毫升,一般分两次服用。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将“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药”:待药物煎好后,取药汁,加入“烊化药”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包煎药”:将“包煎药”用药用纱布包扎好,与其它药同煎。
5、具体情况按医嘱煎煮。
熬药技巧
熬前中药泡不泡?
要泡!!!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泡10-20分钟!
这样不仅可以清洗去除中药中的不洁杂质,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直接入沸水中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药效。
熬中药该用自来水还是纯净水?
纯净水因为自来水中氯、钙、镁离子较多,这些容易和中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有可能会影响药效。而相比之下,纯净水中这些物质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存在,才能保证熬制后药物的效果。
熬中药时需不需要搅拌?
需要搅!特别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熬的时候需经常搅拌,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更易完全溶解析出。
熬中药取汁多少?
一般建议一副中药熬两次,第一次差不多取药汁-ml,第二次取药汁ml,两次混合后用药就OK!
中药里能不能放糖?
不能!中药里面尽量不要放糖,特别是慢性胃病,如上腹部易饱胀的患者更放不得糖,这样容易造成胸闷腹胀!
中药到底饭后吃还是饭前吃?
感冒发汗的药物尽量在饭前服用,饮后再服用小量稀粥以助发汗;补益或调理脾胃用药,建议饭后60-90分钟服用,或两餐之间饭后2小时服用,因为食物在胃内消化大约60-90分钟后,在胃保持空畅时进药更利于药物吸收。
中药的服用方法
宜饭前服用类
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
1、健胃药: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
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服药食忌
中医上服药食忌讲究更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1)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若有饮茶习惯,可在服药1小时后,饮淡茶。
(2)服用人参、党参期间,不宜食萝卜、绿豆。
(3)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
(4)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忌生、冷、油腻食物。
(5)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物。
(6)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应忌食含有异性蛋白的“发物”,如鱼虾,海味腥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