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丨地黄味甘苦,性寒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1来源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

2别名

生地、生地黄、怀生地、熟地黄、大生地、鲜地黄。

3药材性状

1、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px,直径2~px。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7L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

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黄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px,直径2~px。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3、熟地黄

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气微,味甜。

4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肝、肾、心经。

5

炮制方法

1、鲜地黄,干地黄: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2、熟地黄:(1)取生地黄,依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2)取生地黄,依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6功能与主治

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

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

7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生地黄(诸经血热,滋阴退阳。蜜丸服,治女人发热成劳。蜜煎服治小儿壮热,烦渴昏沉。)熟地黄(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虚燥。同生地黄为末,姜汁糊丸,治妇人劳热。)

2、《本经逢原》:生地黄治心热,手心热,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

8药用价值

地黄是一种凉性的药物,其中含有地黄素、甘露醇、铁、维牛素A等成分,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生地黄:具有改善胰岛β细胞,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功能,降低血胰岛素抵抗水平,细胞葡萄糖自身平衡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效果。

用于温热病热人营血所致的身热、口干、舌红或绛等症;热迫血溢所致的吐血、舰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症;血热所致湿疹、荨麻疹及皮癖等皮肤病;并多用于热病伤阴所致的舌红口干、烦渴多饮、肠燥便秘及温热病后余热未清、津液已伤的夜热早凉,或某些慢性病由于阴虚内热的潮热证。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支气管哮喘、传染性肝炎、原发性高血压、肺结核、糖尿病、咽喉炎、神经性皮炎、脊柱肥大症、席汉综合征、红斑狼疮性肢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偏于温补、滋补,可用于血虚导致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等,还可以用于肝肾阴虚所导致的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眩晕、耳鸣等

9用法及用量

1、鲜地黄,12~30g。

2、干地黄,10~15g。

3、熟地黄,9~15g。

10使用注意

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11地黄食疗方

1、生地黄粥

材料:生地黄15g(或鲜地黄30g),大米g,水0毫升,冰糖g。

做法:取鲜地黄,洗净后切段后榨汁。或生地黄15g煎取药汁,粳米加水煮沸后加入地黄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消渴病及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

禁忌:服此药粥时,忌吃葱白、韭菜、薤白及萝卜。

2、藕节生地黄排骨汤

材料:鲜藕节g,生地黄30g,黑木耳10g,蜜枣2个,猪排骨g,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藕节刮皮去须;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一起下瓦煲,加清水适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功效:藕节有收敛止血、凉血散瘀的功效,为调理各种热性出血的食疗之物;生地黄能清热泻火、凉血养阴;黑木耳能润肠通便、凉血止血;加入甘润的蜜枣和补益的猪排骨为汤,能清热凉血、养阴止血,对秋暑干燥时的痔血者,及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兼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禁忌:脾胃虚寒、经漏或血崩属气虚者慎用。

3、百合生地黄粥

材料:百合20g,生地15g,粳米30g。

做法:先煎生地2次,取汁,与百合、粳米共煮粥。

用法:1日内服完。

功效:滋阴润肺,凉血宁心。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轿,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中烦扰,夜寐不安,或经期衄血等症。

4、枸杞子生地黄粥

材料:百合15g,生地黄15g,枸杞子12g,酸枣仁10g。

做法:各药材入锅水煎取汁,入粳米克煮粥。

用法:早、晚温服。

功效: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型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等。

12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1.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折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条纹;气微,味微甜、微苦。

2.生地黄:呈不规则类圆形团块,可见明显的挤压曲折沟纹,长6~12cm,直径3~6cm;表面土灰色至灰黑色,具细皱纹;小条者呈弯曲长圆形,两端细,中部较丰满;体重,质硬实而显柔糯性,横切面乌黑油润有光泽,黏性大,隐约可见菊花心纹理,极少数偶有细裂隙。微具焦糖气,味微苦、微甜。

水试口尝,快速鉴别

伪品地黄全为饮片,生地黄和熟地黄都有,外形和正品十分相似,都具有一定黏性,只凭肉眼观察十分容易被蒙混过关。伪品通常是取地黄下脚料水煮烂,加黏性泥土一起煮制后塑形、切片而成。这种做假的伪品外形上十分具有迷惑性,但通过简单的水试和口尝的方法就能够做出判断。

1.伪品:用冷水浸泡两分钟后水洗,表面出现大量洗脱物,水黑而浑浊;放置30分钟后,水洗液有大量沉淀物。口尝有类似地黄的味道,但极碜口,且漱口不易漱干净。

2.正品:为黑色厚片,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偶见少量灰色外皮,多粘连,手撕有一定韧性,口尝微甜,无碜口感。熟地黄和生地黄外形相似,但颜色更黑而具有光泽,黏性足,口尝味甜,无碜口感。生地黄和熟地黄水洗后水变灰黑色,但无明显沉淀物。

13药材故事

据说在唐朝时,有一年黄河中下游一带瘟疫流行,无数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失去生命。

当地的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佑,得到了一株根状的草药,这种药根块大而短,形状像山萝卜,颜色微黄,口味发苦。

送药人将此药称为地皇,意思是皇天赐药。并告诉他,神农山北草洼有许多这种药,县太爷就命人上山去采挖,用此药解救了百姓。

瘟疫过后,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便把地皇叫成地黄了。

地黄又叫地髓,是说吸收了地气之精髓,一般土地在种过一年地黄后,地就变苦了,第二年便不能再种地黄,必须等到至少八年后才能再种,因此就更显得地黄的珍贵。

《神农本草经》把地黄列为上品:“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给黛玉治疗失眠的药是天王补心丹,其主要药是生地黄、玄参。

生地黄能下足少阴肾经而滋水,水盛可伏火,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辅以丹参、当归补血养心,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安心神,佐以天冬、麦冬滋阴清火,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人心安神。

全方是一滋阴安神之剂。黛玉内伤七情,心烦不寐,虚火上炎,需要壮水制火、滋阴清热、养心安神,故宜用天王补心丹。

点击

右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gx/4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