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五代)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秋分(autumnal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qiu
秋
fen
分
一场秋雨一场寒
适当增添衣物
注意天气变化
秋分
秋分三侯古人划定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二候蛰虫坯户。《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人类讲究秋收,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顺应节气的变化,此时的行事方法,忌“满”而宜“敛”,当收放自如,不宜太张扬。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秋分时节到来,人们在日常养生中应顺应节气的变化,在生活、行事当中遵循规则而来,不骄不躁,收敛神气,心情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当凉爽的秋风拂过双颊
火红的枫叶悄然攀上枝头
不经意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当醉人的果香伴秋风扑鼻而来
稻田里的谷穗也不落俗套地
披上了金灿灿的外衣
秋分养生
秋分时节五大脾胃保健法
一、起居: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
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二、饮食:看体质吃健脾食疗
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凉、过烫、过硬、过辣、过黏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
此外,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在配制这些粥品食疗时,不妨选用一些中药,如枸杞、怀山药、黄芪、党参、茯苓、丁香、豆蔻、桂皮等,可以提高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功效。
以下推荐几种食物:
①白萝卜
萝卜,又称莱菔,白白胖胖的样子惹人喜爱,具有健脾润燥的功效,秋冬可多食。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肯定,
它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此外,由于含水量较多,它也顺势成为众多人喜爱的食材。
②百合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百合,原产于中国,因其鳞茎呈球形,由许多鳞片聚合而成,因而得名“百合”。
百合的鳞茎含有丰富淀粉,既可鲜食也可干用。无论是小炒还是炖汤,都十分清甜可口。
百合最为大众的吃法应该就是银耳莲子百合羹了吧。银耳、莲子、百合与冰糖在炖盅内同煮,渐渐地变得软糯。秋天的早晨有些干燥,喝上一碗暖暖的百合羹润润喉,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③蜂蜜
蜂蜜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最好的食品之一:《神农本草经》把蜂蜜列为有益于人的上品;古希腊人则认为蜂蜜是“天赐的礼物”。秋分之后,食用些蜂蜜,不失为润肺降燥的好方法。
老年人在秋季可以蜜代糖,常常服用。取雪梨1-2个,削皮去核切块,放入炖盅内,加少许冻开水,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约1小时,取出待凉后加入2勺左右的蜂蜜搅匀即可喝水吃梨肉,可达到润肺润燥的功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口渴、咽干等症。
④梨
民间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说法。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
把梨煮熟,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的梨膏糖,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⑤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味甘淡、性平,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具有生津润肺、益气活血、滋阴养胃、补脑强心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燥热、便秘等症。
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对体虚、久病初愈,不宜用其它补药的病人及阴虚内热,内热而有出血倾向者更为适用。
⑥豆腐
中医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民间素有“金秋豆腐似人参“之说。
《随息居饮食谱》认为:“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本草纲目》认为:”豆腐能清热散血。”《食鉴本草》有:“豆腐能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秋分过后,气候渐凉,胃病反复多发。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三、理疗:秋分灸防病保健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虚寒性胃肠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秋分艾灸的总原则是要调理脾胃,滋阴润肺。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间隔,这样疗效比较好。
禁忌:热象明显者慎做秋分灸;孕妇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
四、精神:保持神志安宁
中医有这样的说法:“思为脾志,敏感多疑则过思,过思则伤脾。”伤脾则会出现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谓“心衰”的症状。
因此,秋分养脾胃,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五、锻炼:适度户外有氧运动。
罹患胃肠病的人,除了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静心调养自己的性格之外,可适度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慢跑、做广播体操等,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
秋天,一字一句皆是意,一步一摇都是景。秋,就是这么一个令人心醉的季节。
秋分诗词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秋分,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的绚烂,而我们在享受自然对我们的馈赠的同时要敬畏自然。
请静下心来享受秋天带来的一切美好,秋分时节,愿各位同修幸福安康,善愿皆满!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