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您健康中成药的服用方法有讲究,您吃

“大夫,我的中成药应该什么时候服用?怎么服用?”相信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精华。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出现“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并记载了包括丸、散、膏、丹等剂型的多种中成药。近年来,中成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中成药因治疗目的不同,其服用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趋利避害,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送服方法

中医认为,凡是补阳、调气血、通经络的药皆可以温水送服。清代张介石《资蒙医经》载:“酒入药为引者,取其活血行经;姜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开胃发表注凝;小枣入药引者,取其消散开胃;大枣入药引者,取其补血健脾…”。如果能根据病人的证候选择合适的药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黄酒

蜂蜜

01

黄酒味辛性温,入厥阴肝经,少阳胆经,行经络而通痹塞,温血脉而散凝淤。主要用于送服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血寒经闭,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的中成药。用黄酒送服的有:五虎散、通经丸、犀黄丸、小金丹、跌打活血散等。

02

生姜汁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具有散寒,温中,止呕,开痰之功。用于外感风寒,呕吐腹痛等证。用姜汤送服的有:麻黄汤、附子理中丸、人参败毒散、藿香正气丸、风寒咳嗽丸等。

03

米汤有补中养气之功,凡脾胃虚弱、胃脘冷痛宜用米汤送服。以米汤送服的有: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

04

食盐性味咸寒,能引药入肾,软坚散结,故滋肾药常以淡盐水送服,如龟龄集、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健脑补肾丸、金锁固精丸等。

05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解毒、散瘀止痛之功。以醋为引的有失笑散等。

06

蜂蜜具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肺燥咳嗽、阴虚久咳、便秘等。以蜂蜜为药引的有百合固金丸、麻仁丸、润肠丸。

服药时间

《汤液本草》载:“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可见古代医家对服药时间有很深的见解。中成药品种繁多,需要根据病情、药性适时服用,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1空腹服

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如乌梅丸、肥儿丸。

2饭前服

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补虚药宜饭前服用。如归脾丸、生脉散、人参再造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

祛痰药应在饭前服用,使药物刺激胃黏膜,间接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从而稀释痰液,便于排痰,如顺气止咳丸、杏苏二陈丸。

制酸药如乌贝散,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可直接中和胃酸,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3饭后服

饭后胃中存在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故健胃消食药或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如健脾丸、山楂丸、接骨七厘片、伤科跌打片等。

4睡前服

为顺应人体生理节律和充分发挥药效,有些药物宜睡前服。如宁神丸、二至丸、安神药天王补心丹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以助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前服用以利于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利于翌日清晨排便。

5其他

平喘药宜在哮喘发作前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宜在心绞痛发作前服用。

治疗危急重症时应及时给药,不必拘泥,以急救为首务。

服用剂量

中成药是讲究剂量的,剂量过小则效力不足,剂量过大则克伐正气。所以要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生理功能以及药物的性质等诸多因素来综合分析,确定合理使用药物,切不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随意长期服用。如治疗疮痈疽的蟾酥丸,因其含有蟾酥这味剧毒中药而极易引起中毒,导致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过量久服磁朱丸、朱砂安神丸等含朱砂的中成药可引起汞中毒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正确剂量。

服用注意

服用补虚药时,若患表证,应停服滋补类药物,先治表证,以防“关门留寇”。

清热解毒类中药性味多为寒凉,易伤脾胃之气,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尤素体阳虚之人,服用时尤其要注意。

久服滋补类药物时,需适当配伍健脾理气之药,以防其滋腻之性壅滞脾胃。

活血化瘀类中药久服伤正,必要时可配伍补血益气之品,使其消瘀而不伤正。

配伍不当

中成药的联合用药

“十八反”和“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的禁忌,若某些中成药联用,可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含有丁香的吉祥安坤丸、牛黄清火丸不宜与含郁金的活血通脉片、平消胶囊等中成药同用。含有人参的参松养心胶囊、参一胶囊、麝香保心丸、脑安颗粒、血栓心脉宁片不可与含五灵脂的小金胶囊、沉香舒气丸同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用药

在临床治疗中,将西药与中成药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发挥两者药物之间的优劣互补及协同作用,进而提升药效,并延伸药物的使用范围,减轻药物毒副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当,不仅会降低药效,而且会增加毒副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含有槲皮素(山楂、柴胡)的中成药(大山楂丸)与碳酸钙D3片配伍,常用于消食和补钙,两者配伍会形成螯合物而降低补钙疗效;含鞣酸(大黄、地榆、山茱萸)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与利福平配伍常用于某些基础病并发结核病,因含大量鞣酸与利福平配伍在体内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而降低疗效;含鹿茸的中成药与胰岛素、格列本脲等降血糖药合用时,由于鹿茸会使血糖升高,从而抵消降血糖药的部分降血糖作用。因此,在联合应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用药禁忌

饮食

禁忌

《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载:“不明药忌者,不能除病也”,道出了饮食对治病的影响。如服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类中药应避免食用辣椒、韭菜、羊肉等辛辣温热的食物;服用温里驱寒的中成药应避免食用西瓜、冷饮等寒凉的食物。哮喘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患者服药期间不宜食鸡、鸭、鱼、虾、蟹等,这些食物含有异性蛋白或组胺,易产生过敏反应。此外,在服用含有人参、党参的中成药时不宜食用萝卜、绿豆;服用含磁石、代赭石的中成药不要喝浓茶;服用丹参片时,不宜与牛奶、黄豆同服,否则会降低药用价值。

妊娠

禁忌

由于某些中成药对孕妇有不良作用或对胎儿有损伤,故孕妇在服用中成药时应注意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禁忌的药物多为活血化瘀、温经破血、行气导滞、芳香开窍、攻下逐水以及一些剧毒药物,一般情况下不用为好,但若病情需要,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酌情使用。

总之,“药,毒也”,是药三分毒。中成药的内服制剂品种繁多、药性各异。为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应做到“明确诊断,明确药物,明确用法用量,重视不良反应”。需要把诸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合理的使用中成药,发挥中成药的独到功效,诠释中成药的独特魅力,推动祖国的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造福人民。

文字:王鑫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王鑫

审核:瞿发林戚伟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gx/4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