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淡棉是个一见就爱上的城市。
清晨,吃过酒店免费提供的欧陆式丰盛早餐,出门闲逛。才走了几步,就在一户人家外遇见了芬芳的毛茉莉,正兴奋地拍照时,一抬眼,发现院内还正开着一种洋红色的大花,非常惊艳,美到令我鸡血激喷。
第一眼就被惊艳了
这是一种小乔木,花刚刚略高过院墙,拍起来稍感吃力。正觉得遗憾时,男主人出来了,友好地邀请我们进院子去。这下就爽了,我们一下子就扑到花前,近距离地拍了个够。
主人在一旁微笑地看了一会,转身端了个盘子出来,全是这种花。他用很流利的英语(感谢英国殖民?)告诉我们这花的缅甸名字,并说,花和嫩叶都是可以吃的。
而我,久久地没能从这惊艳的一瞥中回过神来。我一直没去查它的名字,但心里总是猜它会叫什么呢。这是一个期待,很美好的念想,就像小时候得一块来之不易的糖果一直把玩着不肯一口吃掉的感觉。我愿意推迟这个谜底揭晓的时间。
但小伙伴比我心急,很快就忍不住用识花APP查了出来:大花田菁(Sesbaniagrandiflora),豆科田菁属。
说实话,那一瞬间,我略感失望:这个名字,太马虎了,完全对不起它的精致。
花数朵,组成短总状花序,生于叶腋
萼蛋青色,钟状,先端佛焰苞状二裂
花蕾绿色
大花田菁的花,是豆科典型的蝶形花:花2-4朵组成短总状花序,生于叶腋。花蕾的样子特别,很不像花反倒像某种果实,绿色而外表光滑。花萼蛋青色,阔钟状,先端佛焰苞状二裂。花瓣五枚,左右对称,玫红色,上面有细致的羽纹。旗瓣盛开时向上反翘,其余花瓣具白色的瓣爪。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0-30对。
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
多达二三十对的小叶,疏总状花序生于叶腋而下垂,旗瓣反翘——印象中,这个LOOK似乎在哪里见过。翻出分享图片库(专门保存朋友与读者们发来分享图片的),果然顺利地认出了田菁(Sesbaniacannabina),这三个特征,它也具备。
田菁,戒贤摄于福建
大花田菁的原生地可能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如今热带地区广为栽培,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也有。广东也叫木田菁、红蝴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观赏树木。
如斯美好的花,如斯美好的初遇。在主人家的木楼梯上,还摆放了艳丽的喜荫花,于我,也是第一次亲眼见识。
喜荫花(Episciacupreata),苦苣苔科喜荫花属
接下来,在勃生城区闲逛时,我又再一次享受到了主人以花相赠的待遇。
这是一种藤蔓植物,花色是极淡雅的紫丁香色,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虽然不认识,但它那极具标志性的二唇花型,让我猜测十有八九是爵床科的。
回来以后,仔细观看拍下的照片,总结它的特征:
花冠管极纤长,檐部五裂。上唇两枚下半部合生,上半部像兔子的一对长耳朵;下方一枚最宽,上面有碎钻般的深紫色斑点。花序乍看是穗状花序,仔细一瞧,竟是三朵一簇的,通过一根总柄连接到花序轴上。叶对生,叶面光亮,有叶柄。
查到山壳骨属就无力了,这一属的花几乎一个模子印出来。求助资深大神,
竹林静雨老师告诉我这是雅致山壳骨(Pseuderanthemumandersonii),人称“行走的世界植物志”的changii扔过来一份资料,学名一样,但中文名字更美,叫“蓝暮霭”,直接根据英文俗名BlueTwilight翻译过来的。雅致山壳骨或蓝暮霭,中国植物志、FOC(中志修订英文版)均未收录,CFH(中国自然标本馆)收录了少量图片,显然我国不产。据英文资料记载,它原生于斯里兰卡、印度与马来半岛的槟城等。
有个英文网页介绍说,它的花型像兰花。回头又看了看,还真有几分兰花的味道。但我觉得气质并不像,兰花多妖艳,而雅致山壳骨,美得梦幻而轻柔。
蓝暮霭,这个名字太动人了
看我鸡血上头地咔嚓个不停,女主人微笑着出来了。我问能不能替她拍张照片,她转身进了屋,旋即端了一盆花出来,很郑重地摆了个pose。拍完,她拈起两朵花,送给我。
这是一种艳丽的紫红花,花瓣蛮厚实。回来查到名叫旋花羊角拗(Strophanthusgratus),夹竹桃科的。
旋花羊角拗
这次去缅甸,见识到的新植物上百种,大花田菁与雅致山壳骨,因了这赠花的因缘而留下了特别的回忆,不与诸花同列。
好友前不久也去了斯里兰卡。见我一次二次的跑缅甸,问:“比兰卡如何?”
我答:“兰卡人狡猾些。”
她又问:“柬埔寨呢?”
“佛系些。”
“老挝呢?”
“恬淡些。”
至于泰国,就不用比了。我跟泰国格格不入,感觉boring之极。
东南亚诸国,或曰中南半岛等国,国土面积都不大且彼此紧邻,气候、饮食、历史、地理及宗教信仰其实相差并不大。这些国家大都信仰佛教,到处可见佛寺佛塔;都有过被英国或法国、荷兰等西方国家殖民的历史;冬天都阳光普照。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每个国家的国民性格还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是标志性的宗教建筑,吴哥窟明显是建给神住的,虽然震撼,但诺大的建筑群里,没有一丝人的气息。仰光大金塔则不然,单身的、手挽手的小情侣在里面虔诚地礼佛,还有坐在轮椅上的老爷子老太太由孙辈推着进来,请僧侣为他们祈福;穿得很郑重的名流在这里颁奖;青春作伴、白衣素裙的中学生们;拍婚纱照的妙龄女子......昂山素季发表全国演讲也选在这里。
这里是宗教圣地,是缅甸这个国家的象征,但同时也是缅甸人民生活的地方。相比之下,我喜欢大金塔,远胜于纯观光打卡的吴哥窟。我在这里足足坐了两小时,百看不厌。
这个老头是算命的
从外表上,也很容易把缅甸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缅甸男人跟女人一样穿裙子,当地话叫“笼基”;男女老少的脸上,都爱抹一种叫“特纳卡”的国民防晒霜,这是由黄香楝的枝加清水磨成粉末制成的。缅甸人的外形已经如此卓尔不群,更别说迥然不同的性情了。
文章与植物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为作者原创
植物上瘾者
发现每种植物的独特之美
周敏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