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抗老延寿的药方与饮食

编者按

人类衰老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延缓衰老却是人类能做到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类衰老也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因此抗衰老应从日常生活中预防衰老做起。

古人对抗老延寿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见解和方法,让我们探寻古人是如何抗老延寿的~

中医养生之道讲究精神上要有修养;身体上要阴阳调和;生活上要适应自然规律;饮食上有所节制;锻炼休息应有常规,不过分疲劳。这样,精神和形体就很健旺,就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在这一总的指导思想下,为了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各个方面,使其保持相对平衡与协调,常采用一些药物,以各种补益的方法来防病抗衰老,从而达到古代医学家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养生目的。

——药方——

中医书籍上记载的补方何止千百则,一般按“四季五补”加以区别应用。所谓“四季五补”,就是春、夏、秋、冬四季有五种补法。即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宜平补,冬宜温补,一般宜通补,即通常适用的意思。这个升、清、平、温是指药物的属性和类别。除了四季可以选择不同的却病延年药物外,处方也有养阴、助阳、益气、补血等不同。下面举几则中医抗衰老的方剂。

◎首乌延寿丹

清代《世补斋医书》方。

以何首乌为主药,配以豨莶草、菟丝子、杜仲、牛膝、女贞子、桑叶、金银花、生地等,以蜜为丸。以治肝肾不足、头晕目花、耳鸣重听、四肢发麻、腰膝无力、夜尿频数、须发早白等。

本方经研究,能降低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胆固醇,减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积,故能起到防病抗衰作用。

◎大造丸

明代《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方。

以紫河车为主药,配合龟板、黄柏、杜仲、牛膝、天冬、麦冬、熟地等。能治阴虚血热、耳目失聪、须发早白等。

紫河车是大补气血、治疗诸虚百损之品,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及多种妇科疾病。

本方名谓“大造”,就是说它能改变人的体质,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七宝美髯丹

清代《医方集解》引邵应节方。

以何首乌为主药,配以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炼蜜为丸。治肝肾阴亏、气血不足而致的须发早白、牙齿动摇、遗精崩带、筋骨无力等,以滋养气血,血足则须发柔美,故有“美髯”之名。

◎扶桑至宝丹

明代《寿世保元》方。

用嫩桑叶、黑芝麻蜜炼成丸。能补肝肾、清头目、润脏腑,治眩晕、久咳、津枯便秘。

古人认为“本方能驻容颜、乌须发、却病延年”。“服至半年以后,精力能生,诸病不作;久服不已,自登上寿。老人服之,步健眼明,又能消痰生津、补髓添精??”

◎枸杞子酒

明代《证治准绳》方引宋代《太平圣惠方》。

以枸杞子肥者,捣破放绢袋置罐中,酒浸,密封勿泄气,三至七日后,每日取饮,勿醉。能治肝虚、迎风流泪、目暗视弱,并可长肌肉、益面色。

枸杞子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作用。含有甜菜碱、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并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能促进肝细胞新生,可抗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降血糖等。长期服用可补虚延年。

——单味药——

除以上举例的一些古代抗衰老的方子外,古代还提倡食用单味药物以延年益寿。

◎黄精

即将黄精根茎锉细,先水浸去苦汁,九蒸九晒,每日服食;或将黄精阴干捣末,每日水调服若干。

黄精味甘性平,含有黄精多糖及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能补脾胃、治肺痨久咳、动脉粥样硬化及老年人糖尿病、虚弱等。

◎地黄

将地黄根洗净,捣烂,绞汁,煎浓,加白蜜再煎,煎成稠浓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晨温酒吞服30粒。

古人认为服食地黄三四个月以后,面色可逐渐红润,久服可身体轻健、须发少白、体重增加。

熟地味甘微温,含有地黄素及多种氨基酸,尤以精氨酸含量最高。有强心、止血、利尿、降糖、保肝等作用。长于补血,治头眩、心悸、崩漏等。

尚有服食芝麻、山药、甘菊、胡桃、菟丝子等药物以抗衰老的方法。

——食疗——

古人养生延年还注意到平时饮食的调养。某些饮食有益于却病、防老,药补以外的食补,称食疗。

◎药膳

指根据“医食同源”理论,以药材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用量,采用特定的食物配合烹调而成的膳食菜肴。有点心、冷盘、热炒、汤等。它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相辅相成。

我国药膳类食品不下数百种。目前,国内各省药膳菜点品种颇多。如天麻甲鱼(能养阴滋育,治眩晕)、黄精鳝片(能健身、益气助阳)、黄芪炖鸡(能补气、益血、补虚)、核桃鹌鹑蛋(能益肾、健脑、养肝)、虫草鸭子(能补虚、益肾、平喘)等。

以虫草鸭子来说,用冬虫夏草9~15克和鸭子一只及适当作料烹调而成。冬虫夏草性温味甘,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作用,可治久咳虚喘、痰血及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与鸭子或炖或蒸,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粥

历代医籍中有关粥的记载甚多。《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粥之为物,易于消化吸收,四季皆宜,老年体弱者尤为合适。粥以米为主要原料,粳米为佳,籼米次之,新米尤为甘香可取。常食有调养作用的粥或针对治疗疾病的粥以补助,对抗病延年有一定作用。

一般调养食用的有小麦粥(能益心气、敛虚汗、除烦)、绿豆粥(能解热、清暑、解毒)、扁豆粥(能健脾、和中、补虚)、红枣粥(能养胃、健脾、安神)。另外,用于治病的粥有莲子粥(能健脾、固精、止泄泻)、芡实粥(能治遗精、疗带下)、山药粥(能固肠胃,治久泻)、鲜藕粥(能补血、止血)、胡桃粥(能润肌肤、止虚喘、健脑、益肾)、茯苓粥(能健脾、安神、利水、渗湿)、枸杞粥(能补精血、明目、益肾)、枣仁粥(能养心、安神,治失眠)、赤豆粥(能利水、消肿、清热)、羊肉粥(能补虚、温中,治寒证腹痛)等。

◎简易食疗

古代医学家早就认识到,饮食不但可以饱腹养人,若调配得当,还可以治病。唐代《千金要方》明确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何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当时已把食疗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介绍一些简单的食疗方:

伤风感冒、鼻塞无汗,用葱白数根,生姜一小块切片,淡豆豉10克,水煎服;

痢疾初起、便下红白黏稠用绿茶叶30克,滚水泡服或木耳15克,红糖60克,水煎连木耳服;

中暑用绿豆煮汤饮;

咳嗽用白萝卜加麦芽糖,蒸服;

呕吐用生姜水煎服;

胃脘痛、泛酸用鸡蛋壳炒黄研细,滚开水冲服;

大便秘结用黑芝麻60克,捣碎,煮熟加糖吃;

高血压、冠心病用山楂10~15克,水煎服;

鼻血不止用鲜藕捣汁,一次服一杯;

心烦失眠用小麦60克,大枣15个,甘草10克煎汤吃;

小便不畅用玉米须克,小茴香3克,水煎加砂糖服。

◎饮茶

中医学对茶叶的药用记载多、评价高。《神农本草经》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日。”《本草纲目》说:“(茶)叶,气味甘苦,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肿,有力,悦志,下气消食。”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更是将各种茶分别记载其药效。概括起来,古代医家认为茶叶有治痢、明目、降火、解毒、益思、清热、消暑、消食、利尿、强心等功效,这些都为现代医学实践所证明。

根据近时资料记载,茶叶可用于治疗下列疾病:①防治高血压、冠心病;②防治高山不适;③防治中毒;④防治肠道疾病;⑤防治皮肤与口舌生疮;⑥防治膀胱炎和尿道感染;⑦提精神、助消化;⑧治结核;⑨防癌。

何任,年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历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浙江分会会长。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当选为“国医大师”。

临床长于内科、妇科病的治疗。喜用“金匮方”,对湿温急证以及胃脘痛、崩漏等疑难杂病疗效显著。对《金匮要略》的研究,颇见功力,著述甚丰。

作者介绍

李俊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先后师从于任应秋、王绵之、路志正、刘渡舟等著名教授。医院工作,师从著名中医药专家祝谌予教授,随祝谌予老师从事临床及保健工作。擅长内科杂病,尤其对糖尿病、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专心研究。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医学界领军人物各抒己见

“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什么?三伏天养生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冰激凌女孩,小心痛经来袭

小儿便秘?中医有妙招!

认识小儿推拿,用“手”保护宝宝健康

宝宝怎样运用小儿推拿手法健脾胃、增加食欲?

路志正:饮茶之要

失眠了?看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失眠的

失眠怎么办?别忘了这四种食物

看看御医们的“治病传奇”

夏日良药:说说马齿苋和紫苏

不要一见脾虚就吃山药

控制糖尿病,中医来助力

暴雨+入梅!夏日小心湿病!

夏至养生防“三滞”

不寐兼惊悸

间歇热

血崩证

噎膈

胃脘疼闷

大热成温病

大便下血

温病兼虚热

美食佳肴话“三参”

说说中医的六类基本脉象

从民间个体中医境遇看现行中医药方针政策的偏颇

化湿行气说豆蔻

“三伏天”养生之道

夏天就该“热”着过

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

夏季做到这几点,必然能够养好心

疾病要断根,关键是养心,如何养心?

中药抗生素:蒲公英

椎间盘突出是否一定要开刀?

黄梅时节雨纷飞,盛夏养生不可废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夏季如何祛湿?

经典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冬病为什么能夏治?

冬病夏治,怎能忘了膏方?

中医合自然造化之理的用药机巧

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

天下无癌论

解读“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尴尬中医与寂寞国学

中医古籍常见典故

如何通过指甲检视健康

看中医的命,把中国的脉

《中华本草》在线查询

《中药大辞典》在线查询

《中国药典》在线查询

《全国中草药汇编》在线查询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望“人中”辨健康

中医验孕灵不灵?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中医五行归类表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四经络图

经络与时辰

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

十五络脉走向

十二经别(六合)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任脉-督脉)

中医辨证“辨症”

经络学说

中医宝典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gx/2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