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味药滋肾阴、清湿热,消除患者3年的功能障碍后,我终于明白:阴虚火旺,一味地补阳,这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
老辈中医人,他们行医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帮助天下的患者走出疾病的痛苦。
就拿恩师来讲吧,用“苍生大医”来形容他一点儿都不过分,他从小就接触中医,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愿意让浪费患者的时间,更不愿意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也从不让自己的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
所以在送他走的时候,站在他拥挤却又整洁的小屋,看着都已经掉了漆的大茶杯,以及书桌上早都被翻烂的医案,我还是没能忍住泪水,哭了出来。
看着每一张医案,我都能想起来师父一丝不苟看诊的样子。
往前翻到一位功能障碍患者的时候,我想起来这是我年轻的时候,在师父帮助下,看的第一位患者。
这位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已经有5年了,为了治好病,找了很多医生,吃过西药用过重要,还尝试过很多听起来就不靠谱的办法,但是都没什么效果。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红,苔黄腻,脉浮紧。伴有口干口苦,心烦急躁,晚上睡不安稳,盗汗、手脚发热,大便干结等问题。
但是根据他的描述,他之前用药大多都是补肾壮阳的药。
我说:“回去不要再吃补阳的药了,那对你来讲完全就是在火上浇油,越吃火烧得越旺。”
他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之前吃错药了吗?”
辩证后开方:麦冬、知母、牛膝、黄柏、山药、生地黄。
结果用药5剂后,功能障碍的情况就有好转,睡眠质量明显上升。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口干口苦、手脚发热情况消失,功能障碍的情况基本稳定,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患者舌红苔腻这是有湿热的典型表现,脉浮紧则是阴虚火热之象。
在中医看来,肾能够藏先后天之精,肾精可以化生肾气,这些就叫做肾阴,也叫作元阴,可以制约过亢的阳热,不仅是我们全身阴液的根本,还对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起到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所以如果肾阴亏虚,阴不制阳,体内的阳气就会蹬鼻子上脸,在体内胡作非为,引起阴虚、生化内热。
阴虚首先就会引起肾阴不足,肾又是作强之官,肾阴不足,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其次热盛灼烧津液,身体里的水分越来越少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的情况,就像是长时间没浇水的庄稼地就会出现裂缝。
之所以会失眠、盗汗则是因为阴虚火旺,肾阴不足,水火不济,造成心火独亢;虚火内炽,出现手足心热;阳亢就生热,越到晚上越严重,所以盗汗。
因此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滋阴降火。
方中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滋阴润燥、生津解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
知母苦寒泻火邪,质润能滋阴润燥;黄柏大苦大寒,可泻肾经实火、解热毒。二药同为苦寒清热之品,用在一起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尤侧重于泻心胃实热;且一燥一润,清火而不伤阴。
茯苓紧追直上,甘淡之性,具有健脾利水渗湿的效果。
牛膝能补益肝肾,性善下行;生地黄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两药用在一起,牛膝引生地黄直达病所,而发挥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生津的作用,具有标本兼顾,上下并治的效果。适用于肾虚阴亏、虚火上炎所致诸证。
诸药合用,清虚热、强筋骨,问题就能迎刃化解。
经常有人问我:“都说中医真的这么厉害吗?那为什么却被西医压制这么久?”
我说:“中医距今已经几千年的历史了,这就能说明问题,没有什么压制不压制这一说。”
说实话,中医、西医的存在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的,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殊途同归,只要能帮助患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