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文化之旅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秋日温煦的朝阳洒满牧牛山畔,辅仁学校六年级全体同学满怀新奇与求知欲,走进报告厅,和老师们共同聆听一场底蕴丰厚的中医药文化讲座。
亿百年来,人类在与自然疾病不断的斗争中认识生命。为了增强孩子的健康保健意识,结合中医文化,开发我校环境资源(牧牛山)实施《中药文化寻宝登山节》。
中医诊病是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为给学生科普有关中医药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中草药的兴趣,学校很荣幸的邀请到了省中医的马志钦教授。
专家简介
马志钦: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知名中医专家。
主治:儿科疾病,老年人慢性病、肺炎、失眠等。从事中医多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及方法。
马教授为人亲和友善,气质高洁。讲座中,她把自己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结合食疗深入浅出融入讲座,并设计了与学生的互动的环节,生动有趣的讲解了有关中草药的采摘、熬制、药性使用、功效及作用等。
马教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扩展思维的教学方法,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认真聆听并做了详实的笔记。
随后,孙萌老师由植物中草药《玉竹》的视频激趣导入,用动画的形式加之生动有趣的语言,初步使同学们感受到中草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现实价值。接着向大家介绍了几组牧牛山现有的中草药,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兴致勃勃的记录着山上中草药的种类及介绍。看看他们的兴奋劲,恨不得马上登山寻宝。
中医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讲座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知识,加深了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的认识,也为20日的登山活动做好准备。
编辑:郑月岚
审稿:丁相玉杨程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