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家里,大小4个孩子,时常吵闹着吃棒棒糖、巧克力威化饼、山楂片,还有村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各种糖果零食。我爸爸也是有求必应,各种买。我和弟妹苦恼:吃呢,坏牙齿;不让吃呢,又哭闹不停。
为了防止他们又去村里小卖部,某一天,我带他们在院子周边玩耍。没想到遇到了我的童年甜品-地黄。
地黄,Rehmanniaglutinosa。玄参科,地黄属。草本,植株高达30厘米,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卵形或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稍带紫色或紫红色。花序上升或弯曲,在茎顶部略排成总状花序,或全部单生叶腋。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长柔毛,裂片5,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长柔毛。花果期4-7月。《中国植物志》
从左至右,依次采集于植株上部,中部,下部,可以看出叶片变化
《中国植物志》的这段描述不管是说给孩子还是讲给父母,都是听不懂的。在家就说家乡话,我们这里称其为“狗suosuo”,这个suo我查了很久,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字,就是嘬的意思。把花筒摘下来,对着基部吸,甜甜的。suo“狗suosuo”是我们小时候在这个季节经常干的事情,但是不能让人看见,否则就被调侃是一只小狗,毕竟是“狗suosuo”嘛!
这种植物在我的大脑结构里的名字一直是“狗suosuo”,直到大学二年级,学习《园林花卉学》,老师讲到了毛地黄(Digitalispurpurea),有人就问,这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地黄吗?老师说不是,地黄丸是地黄,这是毛地黄。地黄花是紫色的,也矮,北方地头常见,可以吸花筒的,很甜,你们应该都见过。于是,全班大部分人(大学位于北方,学生多是北方人)都异口同声地“哦----”,看来都当过小狗狗。这个毛地黄能不能嘬,我忘记了,也没有实践过,因为这种洋植物还比较少见,但是这位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另外一种可以吃的常见的植物-一串红(Salviasplendens),唇形科,鼠尾草属,每年的五一、国庆等节日,和万寿菊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五星红旗的色彩。校园里地黄不常见,但是一串红却会于节日出现在广场、校门、建筑物前、喷泉周围等,于是我也改嘬一串红了,还不被人调侃成小狗狗,多好!其实也不好,嘬多了头疼,而且每次超过5、6个就头疼(我可真是屡教不改),不知是植物本身的毒,还是我过敏,还是园艺人员喷的药物。
现在我想研究一下植物的甜味来自哪里,于是取下来地黄一个花筒,嘬了一口,嗯,没有小时候好吃了,并且带着浓浓的和茎叶一样的地黄味道,看来和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一个意思。再取一个,先不嘬,看有什么区别?
左边没有嘬过,有黄绿色透明的花蜜;右边的嘬过,没有了花蜜
原来,花冠筒基部有点黄绿色的液体,比蜂蜜稀一点,这就是甜味的来源。里面还有这样的液体吗?将花冠筒切开一条缝打开,花蜜没看到,倒是看见一只蚂蚁?!我抢了蚂蚁的食物!
为什么说我抢了蚂蚁的食物?因为,蚂蚁肯定是给人家当媒“虫”来了,而我却不是媒人。那么蚂蚁是怎么当媒“虫”的呢?揪下来的花冠筒里面是没有雌蕊的,我又取了一个完整的刚刚盛开的花,沿着横轴线剖开,雄蕊两两相对,拱卫在雌蕊柱头下方2mm左右的位置。而且白色的花药已经散开,有的沾在了雌雄蕊对侧的花冠内壁上了。
蚂蚁从花外进入花基部取食花蜜的时候可以将身上沾的前一朵花的花粉给这朵花的柱头,也可以在出来的时候,将本朵花的花粉传给本柱头及下一朵花的柱头,也就是说地黄的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同时存在,而且显然,自花授粉的多,因为蚂蚁取食花蜜结束出来的时候身上的花粉要多,奔向下一朵花的时候,身上花粉已经抖落得所剩无几了。那么,哪种授粉的结实率更高呢?从生物学角度,异花授粉的后代要优于自花授粉的后代。我查到一篇文献:地黄在自然授粉中授粉率为72.2%,但是结实率只有13%,花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5-18个,但主要为自花花粉。授粉率减去结实率,差值59.2%,我猜测这个差值应该几乎都是自花授粉,即异花授粉的结实率更高。该文献也验证了我的猜想:通过不同处理得出地黄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异花授粉,其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1.1%。所以,是蚂蚁帮助了地黄的异花授粉。如果蚂蚁没有临幸到某一朵花呢?我想那这朵花就只能有限地自己给自己授一点粉了,成不成(结实)另说了。
地黄的自然结实率这么低,为什么还能子孙满天下呢?因为他不娇气,我观察的这三棵地黄,2棵在台阶的混凝土缝里,另一个在碎石堆里。真是顽强的植物呀!
面对这顽强的植物,回想着自己以前对甜食的疯狂追求,也就不难理解孩子们了,吃就吃吧,虽然对牙齿不好,但是对心情好呀!何况他们对甜食的追求是遗传了我这个妈妈和姑姑呢。
参考文献:李今.药用植物地黄的传粉效率与结实率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02):-.
逍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