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民族的兴衰,就是其传统文化的兴衰,其传统文化的存在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其传统文化消失了,那么其民族也就消亡了!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髓特征之一!
对中药西式的盲目苛求,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缺失。用西药西医的方法研究中药中医就是没有民族自信的表现。中药材如果以这样失去理性的标准论优劣,不知将中医药逼向何地!
曾有网友留言:如果用我们拿汉字的标准去衡量英文,英文哪配称文字,不过是鬼在画符,如果用汉语的标准去衡量英语,英语哪称得上是人话,只是鬼话连篇。即使用英语的标准去衡量美语,英国女王说过,世界上哪有什么美语,只有英语和错误。
还有网友坦言:由于人与人之间极大的不信任,出现了无限度的增加检测指标,为了标准而标准,导致了中药脱离了本身应有的理论和本性。致使中药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为了达标而而紧围数据而旋转。
中医药在宣传的时候,往往以“尊古炮制”为自居,岂不知,尊古之法,往往难以符合当今之“标”。有的为了达到其某一标准指标,不得不背离其药德与良心!下面列举几例为证。
1、熟地黄
业界都知道,熟地黄传统上有九蒸九晒之法,以达到“黑如漆,甘如饴”的程度为佳,安知九蒸九晒后的熟地黄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损失严重,即使蒸制时间稍长,这个“毛蕊花糖苷”含量也会有较大的降低。更何况生地黄本身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就不高,经过蒸制后,不达标风险很大。因此,不少企业为了符合标准,就采取了降低温度和蒸制时间,从而出现了色不黑,味不甜,半生半熟的熟地黄现象。还有的企业,一旦检测不合格,则取地黄叶或芦头煎煮取汁,拌入干燥。
生地黄:性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熟地黄性甘,微温。归肝、肾经。具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能。二者性能纵异。蒸制不到位的熟地黄岂能达“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之效”。
据地黄传统道地产区古怀庆府的武陟、博爱、沁阳、温县、孟州、济源等四大怀药种植合作社,以及山西运城襄汾荀董加工户的人述苦,售出的生地黄有近一半药材的“毛蕊花糖苷”含量不合格而被退回。
另外,传统使用上,以“小生地,大熟地”为妙法。据笔者研究,地黄越小,其“毛蕊花糖苷”含量越高,因此,时下在加工熟地黄的时候,也多选用较小的生地黄。
补充一点,生地黄中的“梓醇”,无论是何产地是何规格,都没有不合格的。
2、金银花
金银花检测有两个含量指标,1是“绿原酸”,2是“木犀草苷”,“绿原酸”几乎没有不达标的,可“木犀草苷”就危险了,无论是河南产的,还是山东产的,纯净的金银花合格率都很低,于是就有人研究,或从实践中得知,忍冬的叶子(金银花植物的叶子)“木犀草苷”含量较高,因此,客商在卖金银花的时候,一定会混合部分忍冬的碎叶子进去。如果你说有叶子,客商会明确的告诉你,拣净叶子就不合格了。当前这已是业界的共识,控制好比例就行了。其实,金银花的叶子属非药用部位。
3、山楂(火色)
山楂的饮片商品中有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那么,在炮制选料的时候就有讲究了,作生山楂的时候用色泽鲜艳的新山楂,作炒山楂的时候选时间稍长的陈山楂,作焦山楂的时候,选存放数年色暗的老陈货,制山楂炭的时候用的要更差一些了!怨企业吗?那么企业也冤枉!因为你标准制定的就是以这类商品性状制定的,如果都用色泽鲜亮的新山楂炮制,不仅性状(果肉黄褐色、内部黄褐色、内部棕褐色)不易达到标准,而且,由于需炒制时间相对长使含量存风险,且成本也高。
新山楂(肉)
陈山楂
焦山楂
好栀子(常生用)
次栀子(常炒用)
4、杜仲
杜仲常用的饮片是盐杜仲,按药典要求是要炒到“表面黑褐色,内表面褐色,折断时胶丝弹性较差,不易拉出白色胶丝”。可是,炒到这个程度,药典标示控制的含量“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几乎没有达标的。因此,只有拌入食盐水后干燥,然后再轻微炒制(采取缩短炒制时间及温度)。这样炒制出来的盐杜仲,表面断面色不黑,折断时胶丝仍有弹性,仍可拉出较长的白色胶丝。这岂能达到炒制目的。
5、没药
生没药气味辛烈,对胃有较强的刺激性,在人服用后,容易引起呕吐不适。炮制的目的就是降低其挥发油含量,缓和其刺激性,避免口服后引起呕吐不适感,且增强其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可药典标准中原料的挥发油“胶质没药不得少于2.0%(ml/g)”,但制没药的挥发油仍是“不得少于2.0%(ml/g)”。于是乎,不少企业在炮制时,为了减少挥发油的蒸发,则采取了少拌醋,降火候,减时间的方法。如此,焉能达到降低其挥发油含量,缓和其刺激性,避免口服后引起呕吐不适感的作用?无奈呀!
6、盐菟丝子、盐黄柏、盐知母等(灰分)
中国药典的炮制通则中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每kg待炮炙品用食盐2kg”,那么做灰分的时候,这2%的食盐一定是灰分了,是必然增高的,可是,盐菟丝子的酸灰和总灰与生菟丝子饮片一样,盐黄柏的总灰同生黄柏饮片也一样,盐知母的酸灰限度是2%,而知母饮片的限度是4%,逻辑不符。于是人们为了避免灰分超标,也只有降低食盐用量了!
7、蒲公英车前草等(水洗)
对于全草类,标准和传统的净制方法都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的,特别是含根的全草类。可是由于部分全草类经过水洗后,其药典标示含量大量流失,几乎难以合格,于是乎,饮片生产者均采用干切的方法,然后再筛去土屑。典型的品种有蒲公英、车前草、马鞭草、半边莲、地锦草、紫花地丁、垂盆草、积雪草等。
蒲公英
紫花地丁
上述几例当否自辨。小编窃以为,不切实际的,有违逻辑的标准,以及崇西排己而盲目的检控,必将将中医药引向歧途!于是,著名中药炮制学家王孝涛老先生及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之子张晓彤等都曾疾呼“中药盲控,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