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广播电视台

↑↑↑点击图片获取更多内容

孟州人对地黄并不陌生,而更多人因风靡大江南北的六味地黄丸而对地黄所熟知。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曰:“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八月采根。”因其药用地下根块,色泽鲜黄而得名。

地黄是玄参科植物,高10厘米~30厘米,花冠呈筒状而弯曲,花朵外面紫红色,内黄紫色。

地黄在河南孟州一带已有一千多年的药食两用历史,明朝名医刘文太及李时珍都认为地黄惟以怀庆者为上,因孟州地区原属明朝怀庆府管辖,因此,地黄与原产于怀庆一带的牛膝、山药和菊花统称为“四大怀药”。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就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的地黄在当地都被当作名贵礼品馈赠,被海外人士珍誉为“华药”。

古时候的中原大地、黄河中下游的三百里怀川,有那么四样神奇的物种一直被人们奉为稀世珍品。经过了三千年的流传繁衍,这四样物种在当今依然为人们所珍视和厚爱,这就是产于河南焦作的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其中,怀地黄尤以孟州出产的为最佳。近几年年,在孟州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孟州市扩大地黄种植面积,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了2.5万亩,并着力打造“孟州怀地黄原产地品牌”,孟州地黄更是蜚声海内外!

地黄又叫地髓,是说吸收了地气之精髓,一般土地在种过一年地黄后,地就变苦了,第二年便不能再种地黄,必须等到至少八年后才能再种,因此就更显得地黄的珍贵。据说老乡们刨出地黄时,就像刨出金子一般高兴。地黄的根块大而短,形状像山萝卜,颜色微黄,口味发苦,用它来入药,在中医要史上已有三千年历史,而且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地黄的传说呢。

那是在唐朝时,有一年黄河中下游瘟疫流行,无数百姓失去生命,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佑,得到了一株根状的草药,送药人将此药称为地皇,意思是皇天赐药,并告诉他神农山北草洼有许多这种药,县太爷就命人上山采挖,解救了百姓,瘟疫过后,百姓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百姓便把它地皇叫成地黄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否和传说有关,此后一说到地黄人们都会认为怀庆府所产的最为地道,明朝名医刘文太在《百草品汇精要》中说生地黄今怀庆者为胜,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今人唯以怀庆地黄为上。

地黄分类与功效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河南、河北等地,以河南孟州出产的品质最佳,秋季采收其块根。千百年来,地黄不仅浸透着醇厚的中医药文化,更具价值的是它治病养生、防病保健的作用。

常用地黄有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鲜地黄为新鲜采摘之品,干地黄(生地黄)是经晒干或烘干后切片而成。鲜地黄和干地黄(生地黄)性甘、味微苦,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多用于血分有热引起的吐血、鼻血、尿血、月经崩漏下血等出血症,或阴虚内热烦渴、热病后期的阴虚发热和阴虚肠燥引起的便秘等。但鲜地黄偏于清热凉血,干地黄偏于滋阴凉血。

生地黄加黄酒拌匀后润透(或不加酒),置于密闭罐内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药物呈乌黑色、有光泽时取出,晒干切片炮制,即成熟地黄。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常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及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等症,还可治疗精血亏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昏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等症。《本草纲目》记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如何鉴别鲜、生地黄的质地优劣呢?古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水浸法。据《证类本草》记载:“日干者平,火干者温,功用同前。生者水浸验,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沉者力佳,半沉者次之,浮者劣。煎忌铁器。”

习惯上认为:鲜地黄以粗壮、色红黄者为佳;生地黄以块大、体重、断面全为乌黑色者为佳。熟地黄以块大、色黑、质柔软油润、味甜者为佳。

清代《庭训格言》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康熙四十九年,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身患疥疮,几月卧床不起,康熙得知后,亲赐“六味地黄汤”,曹寅遵旨服药,疾病很快痊愈了。地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亏损引起的诸症,那又为什么能治曹寅的疥疮呢?原来康熙深知曹寅生活放荡,常混迹于青楼楚宫之地,身体必有肾阴不足之候,六味地黄汤使肾阴之亏得到补益,正气不虚,邪不可扰,起到固本抵邪的功效。加上疥疮病因多与血中湿热邪毒相关,方中地黄具有滋阴凉血,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六味地黄汤对曹寅所患实为标本兼治。

地黄药食知宜忌

地黄药食两用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本草纲目》云:“地黄忌诸血、葱、蒜、萝卜。”因为猪、牛、羊血皆咸平,狗血咸温,驴血咸凉,马血有毒。咸为阴寒之味。对此李时珍解释:“服地黄、何首乌诸药者忌血,云能损阳也。”从现代药理学来看,动物血中往往含有复杂的有机成分,容易与地黄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发生不良的生化反应,生成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萝卜辛甘性平,辛能发散,可下气消谷、宽胸化积,与地黄的性味功能不相合;现代研究认为萝卜中含多种酶类,地黄中含梓醇,酶与梓醇相遇则发生分解而失效。葱、蒜气味辛辣,其性燥热,能耗津动火、伤阴化燥,与地黄功用相反。因此使用地黄时,要禁食葱、蒜、辣椒等辛散性食物。

食用时需注意:鲜地黄和熟地黄均甘苦、寒滑腻滞,易伤脾气,故脾胃虚弱患者忌用。鲜地黄用于止血、退热可暂用而不可久服。熟地黄药性滋腻,易碍消化,有脾胃虚弱、气滞痰多、食少便溏者忌用。另外,因地黄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在加热过程中容易与铁离子结合,所以在煎煮时要慎用铁器。

常用地黄食疗药膳

鲜生地酵素

原料:鲜地黄克,雪梨克,鲜桑椹克,酵母1克,蜂蜜、冷开水等适量。

制作:将鲜地黄、雪梨及鲜桑椹洗净,按一份蜂蜜,三份鲜生地黄、水果等固体,十份水的比例置一带盖玻璃容器中,加入酵母,最上层加蜂蜜。置常温室内发酵三个月,每周打开容器盖放气一次,三个月后滤渣取汁,每日喝50毫升。

功效:滋阴补肾、清退虚热,适于阴虚火旺及结核病患者食用。

注意:慢性结肠炎及胃肠失调人群不宜食用。

归地羊肉汤

原料:当归3克,熟地黄15克,干姜10克,羊肉克,黄酒、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熟地黄、干姜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及黄酒。先用武火烧沸后再改文火慢炖至软烂,起锅前十五分钟加入当归及调味品。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妇女小腹冷痛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

注意: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

地杞蒸乌鸡

原料:熟地黄18克,枸杞子15克,乌鸡1只(1克右,公母均可),盐适量。

制作:将乌鸡宰杀去毛与内脏,洗净;纳上述诸药于鸡腹中,置入盘内,加入盐调味,放上蒸笼蒸熟,佐餐食用。

功效:补肾益精,补肝养血。适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虚劳喘促、阳痿早泄、女子经少等。

注意:咳嗽痰黄、脘腹胀满者不宜选用。

地黄枣仁粥

原料:生地黄、酸枣仁各30克,粳米50克,蜂蜜少许。

制作:将生地黄与酸枣仁煎水1毫升,滤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以蜂蜜调味,常食。

功效: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适用于作息不规律阴血亏虚所致的失眠烦躁等人群保健。

注意:大便稀薄者不宜选用。

编辑:张晨吴艳芬

校阅:杨焱辉主编:汤晓冬

监制:蔺鸿波总监制:崔思明

?孟州广播电视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本







































治愈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f/1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