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示:本文旨在探讨如果阅读传统中医经典,不是主讲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文中偶尔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辅行诀》原文: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注1:有的版本有下列文字:
1、其数七,火数也
2、其数六,水数也
注2:有的版本的“除逆”一项中,“逆”字为空缺。
图中五“除”正好对应“救诸病误治”的五脏泻方!
伊尹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的泻方五首,正好是五“除”治法的典型经方。
《辅行诀》原文: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王雪苔版本无此,呕吐——王雪苔版本无此不止,惊烦不宁者方。
枳实熬芍药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复花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二两——王雪苔版本无此,当从)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吴越注:
第一“除”:酸咸除烦
酸是肝之体味,用以泻肝;咸是心包之用味,用以补心包。
此方核心功能:肝有实邪而心包虚,肝侮肺而不去生心包,此方祛肝邪,使肝能生心包,并补心包。
《辅行诀》原文:
泻心汤: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者方。
黄连黄芩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十二枚——王雪苔版本无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传承集》注:温分再服: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按:《伤寒》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甘草,量同证异。”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乃抄阅者据《敦煌古医籍考释》页化裁入此。)——王雪苔版本无此
吴越注:
第二“除”:苦甘除痞
此方核心功能:心包有实邪而脾虚,心包侮肾而不去生脾,此方祛心包邪,使心包能生脾,并补脾。
《辅行诀》原文:
泻脾汤: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恶寒不已者方。
附子炮干姜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吴越注:
第三“除”:辛酸除滞
此方核心功能:脾有实邪而肺虚,脾侮肝而不去生肺,此方祛脾邪,使脾能生肺,并补肺。
《辅行诀》原文:
泻肺汤: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结不畅者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生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吴越注:
第四“除”:咸苦除燥
此方核心功能:肺有实邪而肾虚,肺侮心而不去生肾,此方祛肺邪,使肺能生肾,并补肾。
《辅行诀》原文:
泻肾汤: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动悸不安,冒,汗出不止者方。
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五味子各三两(《传承集》注:各三两: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按:《金匮》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加生姜,治饮证。”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乃抄阅者据《敦煌古医籍考释》页化裁人此。)——王雪苔版本无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吴越注:
第五“除”:甘辛除逆
此方核心功能:肾有实邪而肝虚,肾侮脾而不去生肝,此方祛肾邪,使肾能生肝,并补肝。
五除之法提示我们:除邪有补法,有泻法,泻母脏而补子脏。
既要补本脏,又要泻母脏,看起来是矛盾的,却也是应对某种特别病变的有效方法。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