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医中药之地黄512

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http://m.39.net/pf/a_4329395.html

爱我中医中药之:地黄(-5-12)

——作者:元平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40公分,根茎肉质,黄色、紫红色,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7月。

地黄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芐(《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等;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

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地黄也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极好的绿植绿化植物。

地黄作为食品,在我国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当蔬菜吃,通常做法是把地黄切丝凉拌或煮粥而食;也可腌制成咸菜或泡酒、泡茶而食之。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今河南省焦作辖区温县、沁阳、武陟、孟州所产的山药、牛膝、地黄、菊花四味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现地黄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国。

地黄原生于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省海拔50-米的广大地区;野生常见于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

地黄在我国她是一位常用中药:《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成药汇编》等多有记载;其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功能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主治: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克。生地黄:9-15克;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宋.苏轼.《地黄》云: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作者简介)

元平,生于50年代初,是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为此我深感荣幸与自豪。胜利得来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老了,不回避老,活到老学到老,做能做的,做该做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岁月沉淀了心香一片,山河展示出最美的模样,不为写作,只因最真的情怀;不为迎合,执笔那一处本我。

元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huanga.com/dhcd/8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