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地黄。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鲜地黄
鲜地黄是秋后挖掘地下块茎,防止触伤皮部,去掉茎叶,贮藏于湿润的沙土中备用者称“鲜地黄”,其表面棕黄色或红棕色,具半圆形结节,节上有芽痕,并常具弯曲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肉质,黄白色。味甘、微苦,性寒。
地黄有鲜、生、熟三种。三者都有养阴生津的功效。鲜地黄甘苦大寒,多用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但滋阴之力稍弱。生地黄甘寒质润凉,多用于口渴咽干,五心烦热,有补养心肾之阴的效用,但凉血之力稍弱。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具有非常好的养血滋阴、填精益髓的功效。
生地黄(《本草经集注》),鲜生地(《本草便读》)。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9—11月采集,春季亦可。挖取时勿使外皮受伤,以免腐烂。采回后,放地上,覆以干燥的泥土,随用随取,但一般贮存三个月后,不再适用。
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
产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
新鲜的根茎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而弯曲,长约6—18厘米,粗约0.5—1厘米。表面黄红色,具皱纹及横长皮孔,有不规则的疤痕。质脆易折断,断面肉质,淡黄色,呈菊花心。
用水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切段。
可加美女老板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