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斌丨图:网络
厚生堂大药堂初创于民国元年(),历经尹氏四代百年传承,独创了融炖、蒸、炆为一体的独特的九蒸九晒工艺,炮制的九制大熟地、黄精、何首乌等,以原汁原味,醇香浓郁、甘而不腻,味美清香等特点,深受市场垂青。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中药蒸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厚生堂诞生
清末民初,豫西匪患猖獗,百姓民不聊生,为普济众生,救命于水火,民国元年,禹县西部名医尹书贤受禹县名绅商泰祥之邀,在奎楼街合办“厚生堂大药堂”。寓“厚德载物,普济众生”之意,行“济世安民”之道。
尹鸣周,字书贤,禹州西部文殊镇坡街村人,出身中医世家,受家族熏陶,自幼酷爱岐黄,熟读医经、药典,深得家族真传,二十岁即坐堂问诊,善出奇方治疗疑难杂症。尹鸣周不仅是一位名医,更是一个炮制高手,尤其擅长九蒸九晒中药炮制。
商泰祥则是一个商界奇才,豪爽仗义之士,据民国《禹县志》载:尚泰祥,字开三,幼赤贫。年长后谋商业,别立门市,规模宏大。虽一字不识而语多合理,既富而好行其德,常言“行小善则心小快,若行大善则必大快矣!”。民国建元倡办城防,垫资数千金。
厚生堂开业后,采用传统的“前堂后场”模式,前堂看病、抓药,后堂炮制。在经营上奉行“穷人吃药,富人打钱”的济世之道,对无钱看病抓药的病人义诊赊药。精湛的医术、质优价廉的中药,使厚生堂做到了“货真价实,药到病除”,以及厚德济生的经营理念,使厚生堂很快成为禹县的一个知名药堂。
特色工艺
“九蒸九晒”炮制工艺源自道家的辟谷养生,是孙思邈在禹州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是禹州中药炮制特色技艺之一。中药材经过九蒸九晒后,味道甘美,便于吸收,滋补力更胜,成为达官贵族和商贾家中不可或缺的养生珍品。禹县民间从事九蒸九晒的有赵隆泰、杏林春、厚生堂等十余家,主要采用重蒸工艺,如赵隆泰九蒸大熟地,第一蒸三天三夜,第二蒸两天两夜,以后七蒸每次一天一夜,总蒸制时间近小时;杏林春第一蒸六天六夜,其余同赵隆泰,总蒸制时间个小时,每蒸一批货前后需要两个月左右。
尹书贤针对“九蒸九晒”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寻常百姓消费不起等问题,根据《景岳全书》(明)“酒洗锅内煮烂”和《炮炙大法》(明·缪希雍)“好酒拌匀,置瓷瓮内包固,重汤煮一昼夜胜于蒸者”,以及食品煨汤工艺和建昌帮炆制等,经过数年研究总结,独创融炖、蒸、炆为一体的“九制”新工艺。
1.净制工艺。先用净水洗一遍,然后用刷子刷,再用黄酒洗极净,削去支根、头、尾。
2.炖煮工艺。将洗净的药材装在铜桶中,加入适量的黄酒等辅料,放在蒸笼中,先用小火慢炖润二个时辰,使辅料滋润进药材,然后再大火上圆气炖煮半个时辰,再以文火炖煮,至辅料基本被药材吸干。
3.蒸制工艺。把炖煮后的药材晾晒至外皮干、不粘手时装入竹笼,笼底下铺一层竹叶,通过蒸制将竹叶的清香浸入药材。大火蒸小火焖,连续闷蒸一昼夜取出,日晒夜露一昼夜,如此反复蒸晒七次。
4.煨炖工艺。借鉴建昌帮的炆制工艺,将最后一道蒸制工艺改为“煨炖”。将历次蒸制收集的药汁和辅料倒入装有药材的坛中,把坛子架起来,四周用麦糠堆满慢火煨炖至辅料和蒸汁吸干。
厚生堂的炮制方法已由原来的九蒸九晒工艺,改成集炖煮、蒸制、煨炖于一体的“九制”新工艺。
选料精细
“黄金有价药无价”,这是厚生堂大药堂的店训。意思是说:好药能挽救人的生命,比黄金还要珍贵。从药人员必须要有一双识药的慧眼,不论贵贱一定要买道地药材。
尹氏家族长期流传着一句名言“采药的长了两只眼,卖药的长了一只眼,吃药的没长眼”。意思是讲:采药人明辨药材的全生命特征,最知道药材的真伪和优劣;卖药人只能见到采药人除去非药用部位后的药材,不能见到药材的全貌,所以只能凭自身的经验,通过摸、观、闻、尝辨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吃药人一般没有药材辨别知识,不知道药材的优劣真伪,医生抓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要求从药者一定要潜心总结学习中药材辨别知识,把好药材关,所经营的药材必须是地道、质优。
尹书贤将尹氏家族数代总结的识药、辩药、炮制、用药精华,用于厚生堂,自营品种以滋阴益肾、清热泻火、消食化积、延年益寿类保健品为主,主要有“九蒸大熟地”、“九蒸黄精”、“九蒸槐连灯(槐角)”、“九蒸何首乌”等。
滋补养生品不仅要有良好的保健效果,还要有良好的品相,如九制熟地黄要选怀庆府生地,通过漂洗,捡去漂浮在水中的天黄和人黄,只选用沉在水底16支以上的特等地黄;黄精选用嵩山野生鸡头黄精,捡去个子小、干瘪的老母根,只选用中指粗以上、浑身通透、油分足的优质黄精;何首乌要选用伏牛山拳头大以上的野生何首乌;西大黄要选用产自西宁地区湟源县周边每个四两以上的蛋吉锦文大黄,劈开除去糠心;槐角则选用本地冬至后经过严霜的槐角,捡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用料十分讲究。
特色产品
以厚生堂独特工艺炮制的九制滋补品,以原汁原味,醇香浓郁、甘而不腻,味美清香,主要产品有:
九制熟地。色黑如漆,味甘如怡,光亮如油,外加鲜竹叶的清香,常年存放经久不霉、不蛀,为“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之良品。
九制黄精。黑红润透,味甘如蜜,甜而不腻,为“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滋补健身的良品。既可泡茶,也可直接嚼食。现代研究结果表明:九制黄精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
九制何首乌。黑褐色,断面晶亮,味道甘美。久服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延年益寿。
九制槐角。泽黝黑发亮,甜嫩清香,韵味悠长,清热泻火,凉血润肝,润肠通便功效更佳。现代研究证明,九蒸槐角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尤其对对痔疮有极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由于用料地道,做工精细,货真价实,炮制精良,气香味厚,厚生堂的九制滋补品一直是当时富商豪绅家庭养生必备之品。
百年变迁
厚生堂成立百余年来,历经民国军阀混战、匪患、日军侵华之苦,解放后,又历经“公私合营”和“十年文革”浩劫,见证了禹县中药百年沧桑。
民国十三年(年)腊月,国民二军曹世英旅在禹县勒索钱财、收缴商团枪支,引起枪战。河南督军胡景翼遂派军队于年除夕攻打禹县,“焚杀三昼夜,繁市半为灰烬,死五千余人。……陕军掠五日始止”,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禹县血案”。在该次血案中,尚泰祥死于非命,厚生堂被焚为一片焦土,尹书贤外出就诊幸免于难。
年秋,尹书贤与其侄尹穆如在禹县奎楼街重开“厚生堂”。
年日军占领禹县前夕,为避战乱,尹书贤遂将厚生堂迁回故居坡街镇。坡街镇主街长三华里,位居禹西山区东出官道咽喉之地,交通便利,山区的山货、煤炭都在这里交易,为传统集市大镇,商户林立,集市辐射周边数十里。在南大街购一大宅院,前院五间门面房为药堂,北屋两间为诊疗室,南屋两间为药库。前后院由五间南北屋隔开,房子两边各有六尺宽的过道通往后院。后院占地二亩主要炮制中药,制作丸散膏丹。尹书贤前堂坐诊,尹穆如后场负责炮制,雇工五人,大多为家族中人。厚生堂前后院占地三亩多,规模宏大为乡间药堂所仅有,以“货真价实,药到病除”名震一方,尤其是炮制的九制滋补品,成为来往客商捎带的必备礼品。
解放初期,当家人尹穆如把厚生堂前院诊疗室腾出来让村农会办公。后坡街乡成立,尹穆如又将厚生堂的全部业务压缩到三间门面房中,其余全部腾出作为乡政府办公场所。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时,厚生堂又将全部资产捐给村卫生室,尹穆如长子尹华军改行从教,女儿尹花枝留在卫生室汆药,年转为赤脚医生。
公私合营后,家藏医书、药书,历代先祖遗留的医案、处方与杂书混放在家中阁楼上。文革期间,家中珍藏的清末禹州知州曹广权的数幅书画和藏书、医案大部分被作为“四旧”焚毁殆尽,致使大部分配方和工艺轶失,唯祖传的炮制技艺通过口授相传得以保全,厚生堂开业时的门头匾,被家人作为锤布石保存了下来。
创新发展
“九蒸九晒”是古代本草中常见的一类药材加工方法,首见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宋时得到了长足发展,明清时达到鼎盛。工艺也由原来的蒸晒9次,根据品种特性的不同分别蒸2次到10余次。禹州传统采用重蒸法,工艺极其复杂,费时费工,炮制一批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成本昂贵。
为了优化工艺,尹书贤首次发明了集炖煮、蒸制、煨炖于一体的“九制”新工艺,新工艺使中药的炮制成本降低了50%,且产品质量优于传统工艺,但仍非寻常百姓可享受之物。
改革开放后,中药产业复兴纳入禹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日程,年已关闭30年的禹州药市复市后,年过半百的尹华军重新扛起了厚生堂的大旗,加入了禹州中药复兴的洪流。年,尹百灵放弃了大型国有企业高管优厚的待遇,辞去公职承担起了振兴祖业的重任。年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的马飞也加入了祖业振兴的队伍。
尹百灵、马飞均受过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他们利用其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对祖传工艺进行认真研究,经过数年的努力,诠释了中药蒸制工艺的内涵:蒸制过程中水蒸气只是传热媒介,控制参与蒸制的水量,就可以有效控制蒸汁的产生。
年9月,尹百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起设立“禹州市厚生堂中药有限公司”,自任公司总经理。公司成立后,坚持“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与辽宁中医药大学、许昌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按照“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原则,不断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优化传统工艺,提供劳动生产率。
近年来,在贾天柱教授(中药化学奠基人)、张振凌教授(河南省中药炮制学术带头人,九蒸九晒工艺研究专家)、云南中医学院赵荣华教授(何首乌炮制专家)等国内知名炮制专家和师金安、胡铁山、王成周、赵水池(赵隆太大药堂第四代传人)等老药工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和成果对传统的中药炮制技艺去伪存真,优化工艺。先后承担“中药无汁蒸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智能化中药蒸制机”等许昌市科技攻关项目4项,先后创立了“控湿蒸制理论”,发明了“无汁蒸制技术与装备”、“中药烘炒工艺与装备”和“九蒸九晒新工艺”等,获得国家授权专利技术9项,申请发明专利22项。特别是“无汁蒸制”工艺与装备,通过夹层供热、高压密闭蒸制的方案,变传统的流通蒸汽供热为夹层供热,既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工艺有效成分随蒸汽流失和蒸汁回揉工艺麻烦等弊端,又最大限度地保证有效成分不流失,实现了“一高四低”:收率提高5-10%,蒸汁减少90%、时间缩短70%~80%,能耗降低70%,加工炮制成本降低80%。新设备采用PLC控制技术,使蒸制彻底摆脱了靠经验控制的历史,实现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项。
年被厚生堂被认定为许昌市企业技术中心、许昌市中药蒸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禹州市创新示范企业。年晋级为河南省中药蒸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10月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正在申报省级老字号和许昌市级九蒸货非遗传承人。百年老店在传承创新中发展,成为新时代大健康产业的主力军。
文章来源《禹州大事月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